小店有声|鲁迅诞辰:穿越文字的铁屋,重寻精神觉醒的钥匙
鲁迅诞辰144周年
穿越文字的铁屋,重寻精神觉醒的钥匙
1881年9月25日,浙江绍兴的一户书香门第里,一个婴儿的啼哭划破长夜。这个名叫周树人的孩子,后来以“鲁迅”之名,用笔锋照亮中国现代文学的征程。2025年,我们将迎来鲁迅诞辰144周年,从1881到2025,144载岁月流转,鲁迅的文字仍未褪色。现在,就让我们以经典为舟,驶向他笔下那个“铁屋子”般的社会,在呐喊与彷徨中,见证一个民族的精神觉醒。
Chapter 01
走进作者
@中国青年网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他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决心以笔为武器,疗救国人的精神。从《狂人日记》的振聋发聩,到《阿Q正传》的深刻剖析,鲁迅以如椽大笔,揭示社会的弊病,唤醒民众。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Chapter 02
作品荐读
鲁迅的冷峻笔触下,藏着对民族命运的炽热忧思——“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份“以己为炬”的精神,穿越百年,仍能为当下的我们指引方向。
《呐喊》:以笔为刃,刺破千年麻木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1918年,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下这段文字时,中国正深陷辛亥革命后的思想荒原。于是,他以《狂人日记》撕开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借孔乙己的破长衫、阿Q的“精神胜利法”,将底层民众的麻木与愚昧定格在文学的长河中。
《彷徨》:在荒原上独行,寻找光的方向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1924年,五四运动退潮,鲁迅写下这句诗,也定下了《彷徨》的基调。这部短篇小说集聚焦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双重困境: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魏连殳在孤独中毁灭,子君与涓生在婚姻的坟墓里窒息……鲁迅不再满足于揭露病态,而是深入人性深渊,追问“路在何方?”
《朝花夕拾》:在回忆里拾穗,与童年和解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1926年,鲁迅在厦门的月光下,将童年至青年的记忆写成十篇散文,汇成《朝花夕拾》。从百草园的蟋蟀到三味书屋的戒尺,从藤野先生的教诲到范爱农的悲剧,他用温情的笔触,为那个“吃人”的社会保留了一抹人性暖色。
144年前,那个在绍兴老宅里读书的男孩,或许未曾想到,自己的文字已然成为一代代人觉醒的火种。2025年,让我们重读鲁迅,在呐喊中听见勇气,在彷徨中寻找方向,在回忆里拾起温暖——因为,真正的勇士,永远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更敢于在黑暗中点燃希望。
相关知识
1918年的今天,鲁迅用《狂人日记》撕开了旧中国的铁屋子!
再读鲁迅的《呐喊·自序》:被困在“铁屋子”和宿命里的人
“新觉醒”重构新青年的精神坐标,《鲁迅的朋友圈》读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我的沉默震耳欲聋:鲁迅先生的“朋友圈”
今天,鲁迅诞辰141年,这些话鲁迅真的说过
全面认识鲁迅:鲁迅虽弃医从文,但他同样重视科学精神
鲁迅的精神是什么?当今社会还需要吗?
鲁迅为啥逐渐被移出教科书?其被批不是文学家,原因有三
鲁迅的“烟”,该不该点
现代少年穿越至1839年!东莞原创音乐剧《少年觉醒》首演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045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116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536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33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448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42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50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85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836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