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的《呐喊·自序》:被困在“铁屋子”和宿命里的人

《呐喊·自序》

《呐喊·自序》是鲁迅小说集《呐喊》的序言,写于1922年。《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的主要是鲁迅在1918年到1922年之间的作品。里面的名篇很多,《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都收录在《呐喊》之中。

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对“铁屋子”作了的具体表述: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回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你对得起他们么?”

在鲁迅意识中,我们就生活在一间如此坚固、封闭、令人窒息的黑暗的铁屋子,它绝无窗户、万难破毁,国人的精神状态就是昏睡,而他们的命运也只有一条——闷死。在这里鲁迅的绝望很彻底,他甚至反对大嚷,因为他认为既然铁屋子万难破毁,闷死的命运便无法改变,你惊醒了几个,只能增添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倒不如从昏睡入死灭。

很明显,在这里鲁迅用一个“铁屋子”来象征自己彻底的绝望,我们也可以透过这“铁屋子”窥见一个先驱者的孤独的“荒原感”:宁愿孤独地承受寂寞和痛苦,也不愿大声叫醒其他人,绝望中显出虚无和顽强。

可见,鲁迅对“铁屋子”是恨之入骨,但也无可奈何,我们能怎么办呢?除了在“铁屋子”里去适应生存法则,我们无路可走。所谓的“铁屋子”其实就是个封闭的社会。而生活在这里的人就是被困在“铁屋子”的人,他们改变不了的宿命。

被困在“铁屋子”和宿命里的人“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

这并非淡漠,而是清醒的决绝。可生命中偏偏存有某些无法全然释怀的沉重碎片——正是这无法忘却的痛楚,最终凝结为《呐喊》的魂灵,成为他一生中无法摆脱的宿命回响。

鲁迅思想轨迹中那决定性的转折点,发生在仙台医专的课堂上。日俄战争幻灯片中那刺目的场景:一个被指为俄军侦探的同胞,头颅被砍下示众,而四周围观的竟是一群体格强健却神情麻木的同胞,仿佛在“鉴赏”一场与己无关的“盛举”。这幕惨剧如冰水浇头,刺穿了鲁迅所有悬壶济世的幻梦——他猛然惊觉:“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生命之躯若无精神脊梁支撑,无异于行尸走肉;民族之魂若已朽烂,再高超的医术亦不过徒劳。

这冰冷彻骨的觉悟使他毅然弃医从文,奔赴东京。他洞见了民族沉疴的本质:“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文艺成为他选择的利器,试图劈开那笼罩整个民族的沉沉铁幕。

“铁屋子”这一意象,以其万难破毁的窒息感,成为鲁迅对旧社会最深刻的隐喻。这铁屋禁锢着两类人:一类是“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他们穿透层层迷雾,看清了铁屋的坚固与自身处境的无望;另一类则是“熟睡的人们”,他们沉溺于混沌,在昏聩中走向灭亡而不自知。清醒者所承受的,正是洞悉一切却无力回天的巨大煎熬——正如鲁迅在《自序》中那锥心之问:“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这悲怆的质疑,道尽了先觉者面对麻木大众时那份沉重的孤独与深沉的道德困境。

铁屋之所以坚固难摧,源于其内精密的权力结构。铁屋的建造者与维护者,是高高在上、权力不受任何制约的君主。权力如密网自上而下笼罩,官吏只对授予其权柄的君主负责,对脚下蝼蚁般的苍生却只有驱使与压榨。这种统治模式催生了冷酷的主奴关系,形成鲁迅笔下令人窒息的“主奴结构”——权力阶梯上的每一层,都同时是上一层的奴隶,下一层的主子。在这等级森严的囚笼里,底层民众被敲骨吸髓的经济压榨剥夺了生存的根基,永陷于赤贫的泥沼。

更令人心悸的是那无形的精神枷锁。长期的专制驯化与文化禁锢,如密不透风的铁壁,隔绝了外界的空气与光线。民众被驯服为坐井观天的囚徒,将铁屋的黑暗当作世界的全部光明。统治者的“盛举”灌输如毒药般腐蚀人心,使麻木者不仅不以为苦,反而产生虚幻的优越感,甚至甘愿为囚禁自己的牢笼高唱颂歌。这便是鲁迅所痛心疾首的“集体无意识”的沉疴,一场革命的风暴,也难以吹散这盘踞千年的精神雾瘴。

《呐喊》诸篇,正是鲁迅在这窒息铁屋中发出的嘶吼。无论是《药》里蘸着烈士鲜血的人血馒头,还是《阿Q正传》中那在精神麻痹中自我麻醉的魂灵,抑或是《孔乙己》在众人哄笑里走向毁灭的凄凉背影——鲁迅用笔如刀,划开那层包裹社会溃烂脓疮的华丽表皮,暴露出其下根深蒂固的奴性、冷漠与精神痼疾。他撕开这铁屋的每一道缝隙,让微弱的光透入,只为惊起几个半睡的人,哪怕只是徒增其清醒的痛苦。他深知唤醒之艰难,却依然选择呐喊,以笔为矛,刺向那看似坚不可摧的铁壁。

相关知识

1918年的今天,鲁迅用《狂人日记》撕开了旧中国的铁屋子!
鲁迅的注释观与《呐喊》评注
再读鲁迅的《呐喊·故乡》: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奴性”?
《呐喊》出版100周年,专家共话“鲁迅式的文艺复兴”
鲁迅与先生们的呐喊:纪念《呐喊》出版一百周年
一屋子全是最最优秀的人,屋子空气里都弥漫着金牌的味道……
澳门大学举办鲁迅研讨会及《呐喊》百年展
为什么我们还在看鲁迅?|天府新视界
鲁迅也爱喝酒?《呐喊》出版百年,在这家书店品读他的故事
为什么鲁迅的《药》无比寂寞?因为呐喊者被当成了疯子

网址: 再读鲁迅的《呐喊·自序》:被困在“铁屋子”和宿命里的人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121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