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10)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10)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网友雷焱雄问:钟老师,有学者认为“梦回”即“梦醒”,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写现实所见所闻吗?“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是写作者梦中事吗?读到一些赏析,感觉有些矛盾。我觉得只有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现实,其他都是梦境。

钟振振答:这首诗的标题是“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陈同甫”即陈亮,辛弃疾的友人。他们两人都是爱国志士,力主抗金北伐、恢复中原。因此,辛弃疾写了这首雄奇豪迈的词寄给陈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将此词编在孝宗淳熙九年(1182)至光宗绍熙三年(1192)间,当时辛弃疾罢官隐居今江西上饶的带湖。

词中除了末句是感慨壮志难酬的“现实”,其他都是写点兵北伐的“愿景”。这纯粹是“无中生有”,游刃于“虚”。因为写此词时,南宋用大量银、绢向金换取苟安,双方互相承认,“和平共处”,各守疆界,并无战事。当然,辛弃疾青年时期是北方起义军的将领,带兵与金人打过仗的,故词中所虚构的军旅生活与战斗场景,有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作为基础,并非“闭门造车”。

此词不是写“梦境”。如果词人真做了这样一个梦,那么,最精确的表达应是在标题中写明“纪梦”,而不是“为他人赋壮语”。

有学者以为,“梦回吹角连营”是词人在“梦”中“回”到了军营。这是用今人的语言感觉去理解古人的语言表达,看起来好像也说得通,但其实似是而非。

这里的“梦回”,的确是“梦醒”的意思。宋词中有大量的用例可以作证。

柳永《尾犯》曰: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

欧阳修《鼓笛慢》(缕金裙窣轻纱)曰:花谢春归,梦回云散,欲寻难再。

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曰: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

晏几道《木兰花》(初心已恨花期晚)曰:兰衾犹有旧时香,每到梦回珠泪满。

魏夫人《定风波》(不是无心惜落花)曰:把酒临风千种恨,难问,梦回云散见无涯。

苏轼《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曰: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

舒亶《点绛唇·周园分题得湖上闻乐》曰:闲庭院。梦回春半。雪鬓无人见。

黄裳《瑶池月·云山行》曰:浮生一梭过,梦回人散。

黄庭坚《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曰:三巴春杪,客馆梦回风雨晓。

秦观《促拍满路花》(露颗添花色)曰:罗帐薰残,梦回无处寻觅。

米芾《西江月·秋兴》曰:夜静冰娥欲上,梦回醉眼初醒。

赵令畤《好事近》(急雨涨溪浑)曰:酒醒香冷梦回时,虫声正凄绝。

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曰: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陈师道《南柯子·问王立之督茶》曰:疏帘清簟汗成河,酒醒梦回眵眼、费摩挲。

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曰: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

毛滂《最高楼·春恨》曰:凤台痴望双双羽,高唐愁著梦回时。

刘一止《浣溪沙》(曾向蓬莱得姓名)曰:一自当时收拨后,世间弦索不堪听。梦回凄断月胧明。

李清照《浣溪沙》曰: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向子諲《水龙吟》曰:梦回寒入衾裯,晓惊忽堕瑶林里。

蔡伸《飞雪满群山》(冰结金壶)曰:梦回云散,山遥水远空断魂。

邓肃《一剪梅·题泛碧斋》曰:梦回风定斗杓寒,渔笛一声天地秋。

王之道《长相思》(风凄凄)曰:风雨夜寒人别离,梦回还自疑。

曹勋《花心动·瑞香》曰:最是关情处,惊梦回、酒醒初觉。

胡铨《鹧鸪天·和陈景卫忆西湖》曰:梦回一饷难存济,这错都因自打成。

康与之《瑞鹤仙·别恨》曰:梦回时、雪暖酥凝,掠鬓宝鸳钗折。

曾觌《春光好·感旧》曰:花底梦回春漠漠,恨偏长。

侯寘《念奴娇·和王圣俞》曰:萧萧风露,梦回月照船尾。

袁去华《倾杯近》(邃馆金铺半掩)曰:酒醒时,梦回处,旧事何堪省。

张孝祥《雨中花慢》(一叶凌波)曰:梦回人远,红云一片,天际笙箫。

赵长卿《念奴娇·梅影》曰:今夜翠葆堂深,梦回风定,因月才相识。

辛弃疾别首《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亦曰: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以上诸例,都是说“从梦境中回到现实”,而非“在梦中回到了某某地方”。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对语意的精准把握,要从大量用例中抽绎,不能随心所欲,望文生义。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相关知识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62)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61)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74)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36)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58)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70)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09)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63)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76)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40)

网址: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510)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2894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