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76)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76)

杜牧《偶作》诗之“错将黄晕压檀花”

偶 作

[唐]杜牧

才子风流咏晓霞,倚楼吟住日初斜。

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

网友雷焱雄问:钟先生,“错将黄晕压檀花”一句,解说不多。敢问何谓“黄晕压檀花”呢?

钟振振答:这得从此诗的文意脉络说起。

“才子风流咏晓霞”,单看这一句,会以为“风流才子”咏诗的主题是“晓霞”;读了第二句,才知道“晓霞”表示的是时间:那“风流才子”一大清早便在咏诗了。

“倚楼吟住日初斜”,交代了“风流才子”咏诗的地点:楼上。咏诗的姿态:倚楼。持续的时间:一直咏到了下午。“吟住日初斜”,是文学夸张:吟得连太阳都不落山了。

“惊杀东邻绣床女”,“东邻绣床女”是正在绣花的邻家女孩。

为什么不说“西邻”?或许是暗用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典故: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东家之子”便是“东邻女”。这就巧妙地告诉了读者:“东邻绣床女”是位大美女。于是,上文所写“风流才子”整天都在楼上咏诗的行为便不难理解了:他这是成心想引起邻家妹子的注意呀!诗人为什么将男主人公“人设”为“风流才子”?这四个字可不是随意下的。

显然,“风流才子”的这一招着实有效:邻家妹子被“惊杀”了。这个“惊杀”可不能直译为“吓死”,因为咏诗不是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应意译为“震撼到了”。其所以被“震撼到”,一是因为那“风流才子”特意站在楼上,吸人眼球(足见“倚楼”二字也属于精心安排);二是其咏诗时必定为高声朗吟(这一点诗里却没有说,需要读者自己去领会)。

唐代是个文化大普及的时代,有才华的诗人,特别是风流倜傥的青年诗人,可是女孩们抢手的“如意郎君”。这位邻家妹子也不傻,郎有情,妾有意,不由得心猿意马,心思也不在绣花上了,于是便有了最后的那一句:“错将黄晕压檀花”。至此更不辞费,戛然而止,干净利落,留给读者不尽的回味与遐想。

“绣床”,是绣花的器具,作用是绷紧纺织品面料,以便操作。

“黄晕”,颜色、光影中心为深色,周围递次淡化,谓之“晕”。

“压”,此处最精确的解说应是“覆盖”。

唐·钱起《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诗曰:藤长穿松盖,花繁压药栏。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九曰: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元稹《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诗曰:压砌锦地铺,当霞日轮映。

姚合《和友人新居园上》诗曰:墙上云相压,庭前竹乱生。

又《蒲萄架》诗曰:阴烟压幽屋,濛密梦冥苗。

雍陶《经杜甫旧宅》诗曰: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李商隐《牡丹》诗曰: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

薛能《题逃户》诗曰:雨水淹残臼,葵花压倒墙。

李群玉《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竹联句》诗曰:墙阴数行字,怀旧惨伤情。薜荔侵年月,莓苔压姓名。

贾岛《怀博陵故人》诗曰:雪压围棋石,风吹饮酒楼。

以上诸例,皆可参看。

“檀花”,一般为锈紫色。

绣花,有一种颇类似于国画中的“工笔重彩”。即先在纺织品面料上用细笔勾勒出图案的边框,然后用彩色丝线将图案绣满,覆盖住面料本身的颜色,一如绘画之上色。绣檀花,本应在花心部分用深紫色丝线,而后逐层降低紫色丝线的颜色深度,直至花瓣的外缘部分为浅紫色,从而达到“紫晕”的视觉效果。由于邻家妹子心不在焉,错用了黄色序列的丝线,结果绣出来的檀花,成了“黄晕”,故曰“错将黄晕压檀花”。

以上解说,纯属个人“想当然”的理解,没有什么文献可以作为支撑。因此,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相关知识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62)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61)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74)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36)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58)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70)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09)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63)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40)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03)

网址: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76)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1049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