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开北昆《游园·惊梦》,怎知戏曲创新春色如许?

当传统戏曲的程式之美遇上当代舞台的创新巧思,一场关于“守正”与“突破”的对话便在光影流转间徐徐展开——北方昆曲剧院版《游园·惊梦》以惊艳的舞美革新,为中国戏曲的时代表达写下了生动注脚。

在几乎全黑、仅有一条红色灯线横贯舞台,而这条红线上空“悬”着唱昆曲的判官时;在几乎全空、仅有太湖石、楼阁等纱幕屏风层层叠叠映出水墨园林风景,人物在台上显得影影绰绰时……每一次这样颠覆性的舞台美学一呈现,就一次次粉碎了一度在业内流传的观点:“戏曲不需要导演”。当北方昆曲剧院上周末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游园·惊梦》时,观众被其服装、道具尤其是舞美的当代创新审美折服。中国优秀传统戏曲要以“守正创新”的方式融入新时代,舞美部分可以创新。

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表演艺术的精粹。戏曲的本质,是“以歌舞演故事”,亦即以中国传统乐器为现场伴奏,演员以歌唱、舞蹈(手眼身法步)呈现爱恨情仇乃至家国情怀。其中,演员的歌唱、舞蹈乃至音乐都有“规定动作”——亦即程式化的表演和形式。千百年来,观众也都是去剧场寻求“感情价值”,去捧“角儿”的。因而,中国戏曲千百年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艺术。而以理性见长、创编基本故事框架的编剧,载入史册的远远少于角儿,历史上更没有“导演”这一岗位的存在必要。

戏曲就是角儿的艺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戏曲守的“正”,就是表演艺术及其程式化。戏曲可以在现代剧场、亭台楼阁、户外戏台、室内厅堂乃至一张红氍毹,甚至没有红氍毹……各种物理条件下开演。戏曲进入专业剧场的演出也就是近百年左右的事。此前,其舞美所谓的“程式化”仅体现为“一桌二椅”——三件家什而已,最为古老的梨园戏《陈三五娘》甚至有时只需要一个箱子,可座、可卧,可不用。

因而,戏曲面临“守正创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课题时,“守正”,守的就是戏曲表演程式化;“创新”,创的就是舞美——一桌二椅虽然也能隐喻星辰大海,但是也是戏班因陋就简的时代产物。

所以,当演出开场前,一块横贯舞台的白墙,中间镂空出苏州园林才有的门洞时,就可以预知北昆版的《游园·惊梦》,在审美布局上进入了新时代。果然,全剧,从未让一桌二椅“三件套”完整地上台,只是偶尔上来一把红色椅子,还不时被杜丽娘把玩一番,折射其内心波澜起伏。而这一把金色与红色合璧的椅子,是整个青绿色舞台背景最好的点缀——上一次在传统文化题材上看到这样唯美的青绿色,是在舞绘《只此青绿》的舞台上。而在《游园·惊梦》中运用青绿色是那么妥帖,因为:“不在梅边在柳边”,是春日,也是春色。

透视,也是一般戏曲舞台上不会出现的美学理念。“第四堵墙”这个当代戏剧中才有的概念,也被运用于这台昆剧中——每一面都镂空出一个门洞的白墙可三面连缀且“打开”,勾勒出舞台空间的三个面,也可以“汇聚在一起”成为舞台中间的三角形空间形成园林一景。苏州园林中常见的花窗和门洞,也被顶天立地的“墙”运用得既有创意又妥帖——《拾画·叫画》中,墙面上镂空出一个长条的框,内有柳枝,呼应“柳梦梅”。而苏州园林的漏窗元素,在舞美上既画龙点睛,在剧情上又凸显内涵。七层纱幕屏风上的山水笔墨,聚焦了太湖石、中式屋檐等场景要素,而其如屏风一般数块移动时,叠化的视觉效果显现。因为移位不同,叠化出的景致也各不相同。

最令人惊叹的舞美是灯光效果。全剧开场不久,杜丽娘和春香只是站在一面墙前,他们身处的一个长方形灯光区域缓缓变大,仿佛呈现出她俩打开大门后的天光渐亮——这也是杜丽娘迎接春光与美好的开端。这一刹那的灯光运用,绝妙!奠定观众对全场灯光运用的期待——确实,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戏曲成形的过程中,电还没发明,自然可以在戏曲的新时代审美上融入高雅唯美、独树一帜的灯光呈现。

当呈现冥府时,源自捷克的黑光剧手段也运用到极致。全黑的舞台上空,悬着一位被打上红色背光的判官——阴森和权威的气质立显,观众都禁不住倒抽一口冷气。舞台中间仅有一根红色细线的光带横贯,仿佛“等级森严”。渐渐地,红线下显露出夜光色的白墙,白墙边,几个戴着滑稽面具的小鬼颇有喜感,中和了恐怖气息。待黑光不那么“黑”时,可以看到判官是仿佛坐了一个“秋千”悬在半空,唱起来的威严气息会震颤“秋千”——更让人觉得心慌……

在基于传统元素、人物情感、剧情推进、气氛营造而大胆创新的舞美,打开了《游园·惊梦》舞美新格局的同时,服装、化妆和道具又参考了故宫留存下来的《升平署扮相图》和《宫廷演剧穿戴提纲》中的相关内容。升平署,就是故宫内掌管戏剧演出的机构。这个杜丽娘,穿得不一样,是严格按照明清宫廷文献记载,呈现“月白衫子”“对儿红披”,青衣采用苏州全手绣工艺,缠枝莲纹以细密针法勾勒,月白色调既显雍容华贵又显少女娇俏。十二花神与睡魔神的服饰也参考故宫文物。故宫近年来颇注重明清宫廷生活方式考据和情景复原。大批戏曲文物也得到高度关注,并以“活态传承”——亦即演戏的方式,让世人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剧中十二花神手持的“宝石花”法器,则是非遗工艺的再现。每件法器均以玉石和宝石纯手工雕琢镶嵌,历经数十道工序,薄而透的花瓣与金丝缠绕的花蕊,在舞台灯光下流光溢彩。可惜坐在10排之后,就只能远远看个大概形状,无法欣赏其工艺的精湛——未来,不妨可以考虑出一个“《游园·惊梦》舞美道具VR展”……

该剧由上昆国宝级演员张静娴的学生、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邵天帅主演——她曾获得过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新人奖。该剧的表演程式精准传承了前辈的演技。热爱昆曲的观众听得出其中的门道。

北昆《游园·惊梦》最杰出之处就在于真真切切地呈现了戏曲在新时代的审美新高度——如此“守正创新”,正是传统戏曲呈现当代审美的范例。这些扎根于优秀传统元素、复原精品文物和非遗工艺,同时借鉴当代戏剧表现形式、追求与国际同行和中国观众共鸣的表达,是需要高瞻远瞩、融会贯通的格局与能力的——这就是导演、编剧、策划、舞美、灯光、服化等整个创意“头部”团队的合力!

作者:朱 光

图片:官方图

编辑:钱 卫

责任编辑:吴南瑶

栏目主编:朱 光

相关知识

不打开北昆《游园·惊梦》,怎知戏曲创新春色如许?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经典昆音绝唱《牡丹亭》《西厢记》亮相鹭岛
昆曲《游园·惊梦》:以当代审美融汇宫廷风韵
昆曲《游园惊梦》,中国戏曲学院附中
先守正再创新——上昆学馆制十周年暨庆祝518昆曲非遗日,赏“春色如许”
北昆大师丛兆桓先生母校开讲,青岛九中学子现场学艺
以《游园惊梦》的视角打开《甄嬛传》倚梅园片段,甄嬛竟是第二个余莺儿!
傅希如——不近园林,怎知“京”彩如许
昆剧《牡丹亭》绽放京城舞台,杜柳爱情之外还有宋明百态

网址: 不打开北昆《游园·惊梦》,怎知戏曲创新春色如许?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49643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