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草编”传承非遗技艺
原标题:巧手“草编”传承非遗技艺
央广网兴安11月7日消息(记者李春雪 通讯员陶芊)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水泉村巧手工艺坊,一排排实用且精致的草编工艺品映入眼帘,今年52岁的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草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凤华,正忙着制作草编笤帚。
草编笤帚(央广网发 陶芊 摄)
“这样的笤帚一天能编10个左右。活也不累,原材料还是自己的,收益还是不错的。”李凤华说。
草编工艺是突泉县传统的手工工艺品,其中以水泉镇的草编工艺最负盛名。因其水泉特殊水土产出的长纤维高粱草、黄苗、贵黍草色泽淡雅,质地光滑坚韧,用它编出的工艺品纹理清晰,细密匀称,平整光洁,并且门类多样,工艺精致。草编工艺融合了内蒙古地区民族风俗,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兼具手工织品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实用价值,既是工艺制品,又是自然环保产品。草编上缀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轻巧方便,精致美观,更是成为突泉县的一项名产。
李凤华展示草编笤帚(央广网发 陶芊 摄)
如何让传统的草编技艺与时俱进,是李凤华近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她不断探索研究新的草编制品,在保持实用性的同时,对产品进行特别加工。
“让年轻人接受并认可这一传统技艺,提升和挖掘草编的文化价值是其中的重要一步。”李凤华介绍,草编不仅仅是日常用品,只要敢于突破、挖掘内在的文化价值,从造型、图案、色彩上打破传统固定形象,“老物件儿”也能够焕发新生机。
随着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李凤华觉得非遗传承不能“单打独斗”。2015年开始,李凤华自发组织附近的村民到自家学习草编制作。截至目前,全镇已有40余名村民跟着李凤华从事草编制作,每人月均增收2000余元。
李凤华自发组织附近的村民到自家学习草编制作(央广网发 陶芊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咱们突泉县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李老师一起进行草编工艺品制作,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从事这项工作我还特别自豪。”村民岳迎春说。结、辫、捻、搓、拧、举、盘……各种编织技艺被大家熟悉并掌握。学成后的岳迎春等人就给李凤华供货,她说:“家里有20亩地,农闲的时候就在家里编,草和线都是李大姐的,我就挣个手工费,也算是赚点零花钱。”
截至目前,在突泉县像李凤华这样的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传承人有27人,保护名录2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项,代表性传承人4人;县级已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批,共计45项,代表性传承人31人。她们都在各自不同的非遗保护领域发挥所长,持续为非遗传承工作注入“青春力量”,有效带动当地居民持续增收。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巧手“草编”传承非遗技艺
非遗草编独具匠心,苏州太平街道洞字社区“文化宅急送” 广受好评
新征程 新奋斗丨徐行草编传承人王勤:30余年积淀,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命力
传承“非遗” 绘就“同心圆”
非遗技艺有传人
新征程新奋斗|从业三十余年,手艺人把乡土与艺术融入草编
武玉莲、任锦富:匠心传承“非遗”技艺 巧手剪出孝义“名片”
融合市场潮流,传承非遗技艺
传承非遗技艺 弘扬传统文化!苏州牛桥村开展核雕手工制作活动
蜀山非遗 匠心传承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