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用数字技术帮助大众感受艺术魅力
原标题:中国博物馆用数字技术帮助大众感受艺术魅力
新华社天津5月18日电(记者宋瑞、王晖)向日葵花海“随风摇曳”,星月夜“风云变幻”……一踏入刚开馆的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荷兰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画作动态呈现在巨型沉浸区,观众仿佛“站在画里看画”。
“在沉浸区看久了会产生轻微的眩晕感,观众可以体验和想象梵高后期创作的状态,身临其境感受其艺术作品的魅力。”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讲解员黄丽洁说。
5月16日,观众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梵高的世界”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大展预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推出数字艺术展——“梵高的世界——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大展”。该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有8个沉浸互动区域,展出梵高一生创作的多幅画作,并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让梵高的画作变得鲜活生动,呈现全新的数字概念。
“中国观众了解梵高,大多从《向日葵》《星月夜》等耳熟能详的作品开始。这个展览互动性、社交感强,通过对经典艺术作品沉浸式呈现,使数字艺术走近普通观众,为大众带来全新体验。”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馆长金鹏说。
开展当日,天津市民刘女士就带着9岁的女儿开启了一场“奇妙旅程”。“孩子在馆内的数字交互绘画室自由创作,现场就能转化为数字作品,激发了孩子对艺术创作的好奇心。”刘女士说。
5月16日,观众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梵高的世界”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大展预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近年来,数字化重塑着博物馆的形态。随着AR、VR、A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受众了解文物的方式从单一的视觉体验向虚拟与现实结合、体感交互深度融合的综合体验发展。金鹏认为,数字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艺术藏品的数字化展示,更像是一种创作工具,对同样的一件展品经过不同策展人的再加工、再创作,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表达。
中国各地博物馆纷纷推进数字技术的应用,通过声音、光影、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传统的实体展品虚拟化,以数字展馆等多种方式,让更多馆藏资源惠及百姓,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近年来,“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福尔摩斯大型沉浸式主题展”等一批展览,通过感官刺激、生活化与艺术化结合,激发观众对于文物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引导观众进一步探索相关知识体系,实现寓教于乐。
5月16日,观众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梵高的世界”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大展预展上体验AI交互。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天津美术馆的“行走的美术馆”项目,通过数字技术带着展览和艺术家深入边远地区、农村地区,让很多鲜少接触美术作品的群众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介绍,项目从2019年启动至今,通过“数字云展”、策展人线上讲解等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展陈参观模式,受众可以“零距离”欣赏艺术之美。
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
金鹏表示,希望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成为数字城市的“文艺聚会”“社交客厅”,让数字艺术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吸引更多公众感受其魅力。“未来,我们还将通过裸眼成像、AI驱动等数字技术,让艺术展品、历史文物‘活起来’,在数字创新中焕发生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博物馆用数字技术帮助大众感受艺术魅力
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 探秘数字艺术世界
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即将亮相
数字艺术与中式浪漫碰撞 在广州体验数字工艺的魅力
大美敦煌!足不出“沪”沉浸式感受石窟艺术魅力
深挖馆藏资源,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文教结合,天津博物馆——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
数字赋能 让博物馆“活”起来
探讨数字时代下的中国艺术发展前景,南京大学举行数字藏品学术研讨会
靳军个展“数境等观”:以光影再现传统经典艺术魅力
感受光与影的艺术魅力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