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宗教中国化”?宗教学者:适应社会 尊重规律 内外融通

原标题:如何理解“宗教中国化”?宗教学者:适应社会 尊重规律 内外融通

中新社重庆5月13日电 (记者 刘相琳)第二届巴蜀文化论坛13日在重庆开幕,80余名中国宗教团体负责人及宗教研究学者汇聚一堂,以巴蜀宗教文化为切入点,对宗教中国化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讨。

本届论坛以“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为主题,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和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共同主办。论坛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沈斌认为,天主教中国化是福音扎根中国、融入社会和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天主教中国化不是要改变信仰,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要从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于教会的牧灵福传使命出发,深入推进天主教中国化。

沈斌说,做好天主教的教义教规中国化阐释,不能停留在神学经典的某些词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简单比附,而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神学经典和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阐释。

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智海法师说,世界上曾产生过许多宗教,能存续至今的并不多,大多数因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现存五大宗教,也经历了逐步适应中国社会的复杂而曲折的过程。宗教中国化,是充分尊重宗教生存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胡诚林说,坚持道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就是要解决和实现古老道教的当代化、同契化问题,不断推动当下道教在自身发展进步过程中,能满足其外在的社会要求及内在的信仰要求,进而实现内外融通、道俗同契的目标。历史告诉我们,国强则教兴。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求道教界在思想观念上除旧维新、吐故纳新,积极融入中国精神。(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历史、比较和理论视阈下的宗教与地方社会
东西问|圣凯:佛教中国化是佛教的世俗化吗?
宗教人士谈人类文明互鉴:和合包容为发展增添确定性
早期道教经典义理研究工作坊在沪开幕 阐释新时代道教教义思想
为何道教超度更灵验?道教与其他宗教的超度有何不同?
我读︱苏州弹词中的江南社会
韩剧《知情人》被指侮辱宗教 删除僧侣赌博片段
2023社会学了没共读会,开启报名!用社会思维,升级内外关系
学者周绚隆:我们要对译者抱有同情的理解
“苏氏家教”如何影响当下社会?学者: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网址: 如何理解“宗教中国化”?宗教学者:适应社会 尊重规律 内外融通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8724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