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爷爷做的鱼干,养活了一家人

原标题:品读|爷爷做的鱼干,养活了一家人

*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3期内容

爷爷跟鱼干打了一辈子交道,用奶奶的话说,就是双手、满身都是鱼腥味儿。

爷爷自己没养鱼,也不会捕鱼,做鱼干的鱼全是收来的。一年365天,只要没有特殊情况,爷爷每天早上都要背上竹篓,去镇上的露水菜市上收鱼。鲫鱼、汪丫、乌鱼、鲶鱼、小刀杂鱼……只要品质好,价格合理,他统统都会收回来。那些鱼都是附近村民捕捞上来的野生河沟鱼,味道很好。

鱼干的好处是不易腐烂变质,保质期长,爷爷乐得制作鱼干是要卖出去。作为一种可口、上档次的荤类咸货,鱼干深受一些食客和饭店的欢迎。卖个好价钱,爷爷就年年都能有收入。

但是,收入来得也并不容易。除了收鱼,更繁重和费事的工作则是处理那些鱼——一条条剖开鱼肚,去除里面的内脏。最难处理的是那些小杂鱼,只有成人的小拇指般大小,拿都拿不住。但每条都需要开膛破肚,挤掉鱼胆、去除内脏。唯有耐着性子弄,靠着慢工出细活。

出水后的鱼,越小的腥味越浓。但爷爷和奶奶顾不了这些,他们坐在一摊子大大小小的鱼跟前,一忙就是大半天。在浓重的腥味中,把每条鱼都处理得干干净净。

儿时的我,对鱼腥味非常反感,闻到后几乎反胃,所以我极少靠近正在处理鱼的爷爷和奶奶身边,更没给他们帮过忙。奶奶也曾厌倦过,她好多次都跟爷爷说,明年不搞鱼干了,烦死个人。爷爷笑笑,说,明年再说。可等到第二年,他们还是继续干。

有时爷爷高兴,也会心血来潮犒劳家人,拿出一些鱼来,做了鱼杂锅仔给全家吃。

鱼杂锅仔就在院子里的一个小炉子上做。点燃柴禾烧热锅,下入农家菜籽油,将生姜、大蒜、干辣椒炒香,再把处理好、清洗干净的小杂鱼倒进去煎烤一会儿,加醋、酱、清水煮炖……喷香的杂鱼锅仔一点腥味都没有,馋得我能多吃上好几碗饭!

当然,这样的犒劳一年也就次把,爷爷还得靠那些鱼帮衬着孩子们。奶奶跟我说,你家那3间砖瓦房,有一半都是爷爷用卖鱼干赚的钱盖起来的;有了砖瓦房,你爸才娶到了你妈,有了后来的你。

那些处理好的鱼,会被奶奶和爷爷挨个抹上一层细盐,拿到网框里去晾晒。大点的鱼还要用木棍儿撑开鱼肚,好让风和阳光进入其中。

晾晒鱼也同样会有股浓重的腥味,特别是有风吹来,家里都弥漫着那味道,引来苍蝇。它们无法飞进网框,就在周围飞来飞去,着实令人心烦。

这项不被看好的活计,周边的人中唯有爷爷在做。我甚至因此一度自卑,觉得爷爷在干着一件丢人的事。后来才慢慢理解,不是因为爷爷不怕鱼腥,不嫌麻烦,而是他明明怕和嫌,还一直坚持做下去,那是一种为了家人的隐忍。

人到中年,我更加理解了爷爷。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呢?应该就是自己能做且愿意一直做下去的,就像爷爷那样,做了一辈子鱼干,养活了一大家人。双手和满身的鱼腥味,成为爷爷身份和气质的标签,鲜活在我的记忆里,也启示和激励着我坚持向前进。

原标题:《爷爷的鱼干》

作者:周牧辰

责编:张子晴 / 校对:郭艳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爷爷的春联
爷爷的十七个土锅台
品读|菜篮子里是她和儿子一家的生活
品读|掺了阳光的水,谁能不爱?
​品读 | “容下”自己内心的情绪
品读|日日无闲日,今天的晚霞就比昨天的好看呀
军人家庭出身的女星,朱珠爷爷少将,柯蓝爷爷上将,许晴:让一下
王诗龄入贵族名校引热议:真正被富养的孩子,不会差!
虞书欣爷爷客串两个人的小森林,小S女儿演戏,明星亲友集体出道
董上德带你品读元曲,“活在当下,笑看风云”

网址: 品读|爷爷做的鱼干,养活了一家人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6572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