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先生为何用“良心”“旷野呼唤”?
原标题:许倬云先生为何用“良心”“旷野呼唤”?
王如晨/文
最新采访与社交平台上,92岁的许倬云特活跃。
他不断说,要用完一条命,“旷野呼唤”,唤起年轻人,用良心唤起良心,然后四分之一人口能撑起半个天。
“我的不幸,变成我的幸运,因为我能专心念书。上帝给我这么些东西,我要用完它——为中国,为世界,为人类,我一条命没关系。”他说。此外,他不断强调“往里走,安顿自己”,做好个人,同时强调人与人的关系。
可能也在为疫情以来一本书《来往里走,安顿自己》喊两声。上面的表达也是书里的。
但这里面有个人、家国、地缘政治以及文明重塑意识,话术还是自然、系统的,并不做作。
此前一本《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中,他多次批美国过度“个人主义”,已失去信仰,价值崩溃。最近他反复强调“往里走”、人和人、群体的价值,显然有借自身、中国文化内核填补深渊的用意。
其他几个词则反映他内心更多。
尤其是“良心”、“旷野呼唤”。“良心”也是此前两个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喜欢用的词,里面藏着几代人的心灵史。后来本地巴金《随想录》也引发这思考。
“良心”可能要放在“信仰”或者同等的概念深度去看吧。
因为他最近用了“旷野呼唤”一词。这自喻,袭用了“旷野呼告”。
让我想到舍斯托夫《旷野呼告:克尔凯郭尔与存在哲学》一书。而其中一维度,就是借批判形而上学、理性而强调信仰。他认为,人的生存是一个没有根据的深渊。要么求助理性、形而上学——它们无法填平深渊,要么听从允诺为人们揩掉每滴眼泪的上帝的呼告。
我觉得,这最后的年岁,许先生大概有舍斯托夫、克尔凯郭尔的心境吧。新书中,他也强调了信仰。
但最近他用“良心”表达更多。这是个特别中国味道的概念。有道德实体印象,但最大限度地过滤了理性。
可能有意吻合舍斯托夫?不知道。至少他们都有出走母国、客居他乡的经历,有“大流放”的感受吧。尽管许先生早期讴歌美国甚多,我也没敢用流亡一词。毕竟人家是主动选择。
但我对“旷野”一词还是多少敏感的。多年前,本科班主任魏老师讲授鲁迅先生时,用舍斯托夫“旷野呼告”一词分析了他在那个时代的独立价值。
很早时亦统计过《圣经》里的“旷野”词频,很高。每当这词或情境出现,总会迎来世俗与神权之间的深度博弈。“出埃及记”中,它是摩西、亚伦在耶和华晓谕下,将法老治下以色列人带出的方向,正处于迦南人之前的阶段,磨难最高潮,之后则是文明重生。
另一个文明的符号孔子,也用过“旷野”自喻。
《荀子》、《史记》、《孔子家语》都提到孔子陈蔡之厄,绝粮七日,从者病,唯“愈慷慨记诵,弦歌不衰”。子路讽刺他“君子亦有穷乎”,孔子酸楚地回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随后还叫来子贡、颜回,问他们:“《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此?”
李零先生曾用“丧家狗”形容孔子,颇富内涵。因为“丧家”既可说明“家园”崩溃,也可释为“被流放”。套《圣经》“路加福音”一句,可以说“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先知”与“故乡”是一组永恒的矛盾。
许先生经历不同,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同样有着近似的心境吧。所谓“用完一条命”,“旷野呼唤”,为中国,为世界,为人类。当然,我的理解里,他大概还藏着一丝隐晦的批判。对中国、故乡表达认同的同时,“来往里走,安顿自己”可能也是一种提醒吧。
这个年岁的人,不可能有太多私心。但他借此自况,附带推广一下书,大概也差不离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
打造岭南出版新高地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纪念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逝世一周年 | “从心所欲不逾矩”
你若懂我,何用多说,你若不懂,多说何用,心若相知,无言亦懂
琅琊榜最感人的一幕,太皇太后紧握苏哲的手,呼唤他为“小殊”
许魏洲气哭赖美云 事后轻描淡写回应娱乐而已
孙晓云为南京大学书写36字巨幅楹联
不tm提前说?不提前说要你何用
和我讲中文? 看老外如何用中文投诉外卖,笑不活了
女朋友想减肥?看尹峥如何用三句话打消李薇减肥念头!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