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0遍《骆驼祥子》才明白,是什么一直把人束缚在底层

1936年夏天,老舍从山东大学辞职,正式开启职业作家生涯。

为了打响职业作家的第一炮,他花了大半年时间,构思小说、搜集材料,情节推倒了重写,写了又再推翻。

就这样经过无数次打磨,终于写成一篇十多万字的小说。

完稿时,老舍感到“笔尖几乎能滴出血与泪来”。

他直言,这是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这本小说,便是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书里讲述了正直勤劳的车夫祥子,在经历人生“三起三落”后,变得麻木不仁、贫病交加的故事。

年轻时读这本书,只觉得祥子命途多舛,是黑暗的旧社会,把他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长大后细读方知,祥子之所以被生活摁倒揉搓,何尝不是他浅薄的认知种下的苦果。

当一个人思维僵化、心态贫瘠,即便有一身谋生的本事,也难有出头之日。

我看了10遍祥子的故事,才明白:

人一旦染上这些穷病,就只能被钉死在社会底层,难以翻身。

1

思维的懒

书里的故事,发生在动荡时期的北平。

主人公祥子是一名洋车夫,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买一辆黄包车。

为此,他日夜奔命,拉了三年车,才攒够了钱。

买车的那天,祥子心里欢喜极了。

他盘算着继续努力拉车,好在北平正式扎根。

为了实现目标,祥子每天早出晚归。

可他并没有留意到,身边的局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随着战火逼近,街上的商店一个个都关了门,城里巡逻的士兵也越来越多。

城里每天都有人提着行李逃命,城外军阀抢车的消息也传得满天飞。

大多数车夫为了自身安危,都不再出车。

唯有祥子,对周遭的异样置若罔闻。

他每天风雨无阻,照常拉客,完全不考虑当下的情势,藏匿着怎样的危机。

那天,祥子在街边揽活时,来了一个大单,开价比往常高了十倍。

面对如此反常的出价,其他车夫都觉得蹊跷,不敢贸然接单。

唯有祥子几乎不加思索,爽快应下了这门生意。

拉车的路上,祥子想着即将到手的丰厚报酬,心里高兴极了。

可随着一路上人烟越来越少,祥子的内心渐渐被不安所笼罩。

果然,祥子还没有到目的地,就被十几个士兵抓走了。

祥子身上值钱的物件都被洗劫一空,连最心爱的车,也落入军阀手中。

祥子又痛又悔,直骂自己不该被钱迷了双眼,接下这单生意。

可事情已经发生,他再懊悔,也无济于事。

想起心理学的一个著名概念:“隧道视野”。

说的是,一个人如果做事只顾眼前,视野就像被限制在隧道里,很容易忽略潜在的隐患,和长远的得失。

一如祥子,满脑子只有拉车赚钱,懒得琢磨周遭的变化。

所以只能一头扎进命运设计好的陷阱里,毫无应对之策。

生活中很多人也是这样,行事前缺乏周密考量,把所有风险都抛诸脑后。

一听说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就贸然砸下血本;

一看到别人创业赚了钱,就盲目跟风入场。

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一夜返贫。

思维上越懒惰,最后付出的代价就越沉重。

不管做什么,都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思考周全一些。

凡事先动脑子,懂得权衡利弊,才不至于因小失大,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2

认知的墙

书里,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确实,人的命运走向,往往由他的经验和阅历所决定。

人永远走不出认知以外的路,也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祥子后来急转直下的人生际遇,也说明了这一点。

丢了车以后,祥子再次陷入一贫如洗的窘境里。

他只能像以前一样,继续在车厂租车赚钱。

车厂的老板刘四爷看祥子为人老实,主动提出借钱给他买车,还为他减了一大半利息。

可在祥子心里,借钱永远不如存钱踏实。

他拒绝了刘四爷的好意,决定咬咬牙继续拉几年车,自己攒够买车钱。

就这样,祥子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像个被抽着转的陀螺一样奔波劳碌。

雇主方太太觉得祥子辛苦,劝他可以开个存折,这样每月都能拿到利息;

同为帮工的高妈,也劝祥子拿钱放贷,赚别人的钱。

可祥子思来想去,总觉得把钱放出去不踏实。

他宁可继续出卖体力,也不肯把钱交给别人打理。

就这样,祥子小心翼翼地攒着买车的本金。

然而,现实再次给了他重重一击。

那天,一个狡猾的侦探盯上祥子,对他百般恐吓,骗走了他身上的所有钱。

祥子心痛得要哭出来,他后悔地想,如果当初自己能把钱用于储蓄或投资,损失就不至于如此惨重了。

人总是以为走老路最踏实稳妥,但实际上,人的惯性思维,才是困住自己的隐形牢笼。

想要在世事变幻中长久立足,拼的不是经验主义,而是持续迭代的认知力。

不打破固有观念,只能深陷困境之中,处处被生活蹂躏;

推倒认知的墙,才能不断激活自己,在变局中找到新出路。

永远别在旧经验里故步自封,保持开放心态,多听听别人的建议,多学习新的技能。

认知打开了,眼界宽阔了,你的底气自会越来越足,人生也能源源不断地焕发生机。

3

自尊的盾

积蓄被抢后,祥子再次变成一穷二白的青年。

但他并非走投无路,因为恰在此时,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他。

为了嫁给祥子,虎妞不惜倒贴家当,甚至和父亲撕破脸皮,搬出家门和祥子同住。

结婚后,虎妞对祥子更是体贴入微,还给他买了一辆车。

可虎妞的积蓄毕竟有限,没过多久,两人的生活就捉襟见肘了。

为了拿到更多生活费,虎妞想了个法子。

她让祥子和刘四爷服个软,缓和下关系。

毕竟祥子以前经常在刘四爷那租车,刘四爷相信祥子的人品。

再加上虎妞是刘四爷是唯一的女儿,刘四爷再怎么怄气,也不可能和她断绝父女关系。

只要刘四爷肯认祥子这个女婿,夫妻俩就可以回到刘四爷的车厂,找个稳当营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可虎妞的提议,却被祥子拒绝了。

他怕别人说自己吃软饭,宁可继续拉车挣钱,也不肯放低身段找刘四爷。

在他看来:“好汉不求人,只要我还有一条命在,也能养活自己!”

于是,祥子每天卖命拉车,两条腿因为日夜不停地跑,肿得像瓠子。

可拉车赚的钱毕竟有限,祥子再怎么努力,依然攒不下什么钱。

后来,虎妞怀孕,因为没钱看医生,难产死了。

家里的积蓄已经见底,祥子只得把车卖掉,才凑够棺材钱。

就在祥子山穷水尽之时,老主顾曹先生,向他伸出了援手。

他让祥子继续在自己家拉车,不仅发工钱,还管饭。

按说这样好的差事,祥子没有理由拒绝。

可祥子思来想去,觉得自己落魄又颓唐,早就没了从前的精气神。

他怕被曹先生轻视,宁可在街头上混着,也不肯上对方家拉车。

就这样,祥子靠着在街头接一些零散活计,有一单没一单地混日子。

等拉不动车了,他就破罐破摔,每天吃喝嫖赌,从曾经的热血青年,彻底沦为了混吃等死的底层人。

想起一段扎心的话:

面子,是穷人的命。

因为缺乏里子,只好追求面子,结果却因为超出能力范围,透支了未来,毁掉了前路。

生活中,很多人何尝不是被过剩的自尊心束缚手脚,活成了现实版祥子。

明明失业大半年,却拉不下脸,到外面找工作;

明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硬撑体面,不肯打零工补贴家用。

人们总嫌放下身段丢人,宁可站着挨饿,也不肯跪着生存。

可越扯不下外在的遮羞布,越拾不起生活的主动权。

人穷的时候,得先想办法让自己活下来,再考虑怎么活得好。

脸皮厚一点,心态糙一些,才能扛住生活的暴击,迎来自己的出头之日。

著名学者许子东曾说:

“看《骆驼祥子》,第一遍看的是斗争,第二遍看的是老舍,第三遍看的是自己。”

回看祥子的一生,虽然坎坷,但他每次跌落低谷,命运都给了他重新翻盘的契机。

是他每次都把机会堵在门外,所以才一步步滑向潦倒堕落的境地。

我们为祥子的命运感到唏嘘,可是反观我们身上,何尝没有祥子的影子?

固执己见,懒于思考,死要面子……这些特质,只能让人被永远拦在财富的闸门外。

唯有破除认知的自我遮蔽,时刻更新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打破财富的壁垒,开辟人生的新出路。

这世间,没有无法扭转的境遇,只有拒绝改变的自己。

当你打破思维的牢笼,击碎自尊的枷锁,任凭外界如何变化,你也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相关知识

看了10遍《骆驼祥子》才明白,是什么一直把人束缚在底层
读懂《骆驼祥子》才明白,一个人贫穷的根源,不是出身,不是家境,而是...
不好意思,在坐的各位都是孔乙己,我不是骆驼祥子
2023桂林艺术节开幕大戏上演舞台剧《骆驼祥子》
老舍《骆驼祥子》的北平“文学地图”
初一语文下册:《骆驼祥子》笔记整理
初一语文下册:名著《骆驼祥子》要点整理归纳
祥子变成“机械骆驼”?上话出品何念执导 舞台剧《骆驼祥子》创排中
方旭揭秘新《骆驼祥子》:把舞台焦点还给祥子,陪年轻人理解自己
全新版《骆驼祥子》跨年上演,将一个完整的骆驼祥子“还”给当代观众

网址: 看了10遍《骆驼祥子》才明白,是什么一直把人束缚在底层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4833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