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王朗的口舌之争,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场经典骂战。

回顾这场骂战,王朗的言辞也并非毫无道理。他提到,无论是谁当皇帝,都是有机会的,像刘邦当初不也是从秦国手中抢过来了天下吗?大周八百年帝国最终也分崩离析,这表明王朝的更替,往往是有德者或者有能力者取而代之的。他的论点虽然有道理,但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他所说的这些话是在即将开战的时刻说出来的,而不是在平时的私下讨论中。此时,双方即将对阵,虽然可以讲道理,但更要看局势和权力的对比。 反观诸葛亮,他首先用理智驳斥了王朗关于汉室天命已尽的论调。接着,他找准王朗的致命弱点,精确地一击致命,越说气势越强,话语间的威慑力也愈发强大。诸葛亮的话,使得周围的将士虽然没有听得很清楚,但都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王朗完全无法反驳。 那么,王朗究竟有什么致命弱点呢?诸葛亮又是如何成功抓住并一举击败他呢? 事情要从曹丕去世后说起,诸葛亮趁机发起了闪电战,曹真受命,王朗主动请缨随军抵抗。开战前一天,王朗拍着胸脯自信满满地宣称:“明天我只需说一句话,诸葛亮一定会乖乖退兵。”第二天,两军对阵,王朗喊话要和诸葛亮对话。 王朗的话充满了自信,他说:“天数已经改变,神器易手,天下归于有德之人。这是必然的天理。自古以来,无论是商朝、周朝、秦朝还是汉朝,君主无德必然会被有德之人取代。”他认为,汉室的气数已经尽,诸葛亮为何要逆天而行,兴兵攻打曹魏?他说曹魏雄踞中原,百战之将如云,蜀汉虽有一城之地,却已难以与之抗衡。王朗甚至提出,如果诸葛亮归顺魏国,他将保证给他高官厚禄,不用再为敌国打拼。 王朗的这些话,其实是通过对魏蜀两国的实力对比来震慑对方,意图削弱敌军士气。与此同时,王朗还通过提出招降诸葛亮的方式,试图设下一个语言陷阱:如果诸葛亮同意归降,那他无疑就会落入下风,失去主动权;如果他拒绝,王朗可以借此进一步打击蜀军的士气。王朗的言辞中虽然有理有据,但显然他没有做足功课。毕竟,诸葛亮可不是吃素的,他在舌战中可是有前科的!

诸葛亮不仅曾经舌战群儒、骂过张昭、骂过陆绩,甚至骂死了周瑜!记得他曾一句“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的败局说得淋漓尽致。因此,王朗如果一不小心,可能会掉入诸葛亮的“语言陷阱”。更关键的是,王朗有一个致命弱点——他是汉室的“二五仔”,是投降派、带路党。 诸葛亮的骂战策略往往能够站在制高点,正如曹操当年以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样,不管对方说什么,诸葛亮就可以站在“汉室”的立场上反驳,把对方贬为“汉贼”,永远处于下风。

于是,诸葛亮先大笑三声,清了清嗓子,才开口说道:“亏你曾是汉室的三朝元老,来到阵前我还以为你有什么高见,结果不过如此罢了。你说汉室无德、天数已尽,在我看来,既然你王司徒如此作为,岂不也是罪孽深重?汉室的衰落,不仅是天命使然,还有你们这些人的责任!你既然在汉朝官位高了,但为何在国家危难之际,竟然做起了带路党的勾当?” 诸葛亮说到这里,抓住了王朗作为“带路党”的致命痛点,继续打击道:“你既然这样做,我也不怪你,反正你享你的福便是了,但你竟敢跑到我正义的军队面前说天命!你怎么看待你自己,怎么看待大汉的先帝们!” 王朗听得心头一震,感觉自己掉进了话语的陷阱,急忙准备反驳。然而,诸葛亮毫不留情,趁机加码:“你已经活了七十六年,什么功绩都没有,就像一条没有脊梁的恶狗,只会汪汪叫,逞口舌之快!” 紧接着,诸葛亮的最后一击:“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句话一出,王朗气急攻心,最终跌下马去,死于非命。 当然,这只是小说中的情节,历史上王朗并没有和诸葛亮发生过这种骂战,实际上,他在历史上是一位才华出众、为人严谨的官员,《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很高。然而,演义中的王朗与诸葛亮的对决,成了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让我们不禁想,如果王朗当时能采取其他策略,是否能够避免这一局面? 有网友戏言,如果王朗当时采用“无赖打法”,当诸葛亮大笑三声准备发言时,他应该大喊:“不要说啦!快放箭!”或许还能保住一条命。 那么,亲爱的读者,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相关知识
张晓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之修辞评析
哈哈,民间版本的《三国演义》 诸葛亮骂死王朗桥段……这演技真心可以!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这5处情节都不符合史实,你知道吗?
从此事可知,王司徒在《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并不冤枉
《三国演义》中哪1个人物最毒舌?有1人竟凭此绝技骂死了3个人!
三国演义里被黑得最惨的三个人,他们没有我们想得那么不堪
“世界懂王”特朗普的出场方式有多拉风
三百斤荔枝拍出四万元高价!东莞大朗举办“荔王”品鉴拍卖会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草船借箭,但历史上不是诸葛亮,而是这个人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神机妙算,其军事能力更是不容小觑
网址:
三国演义:诸葛亮VS王朗虽有理但失势,论王朗怎么做才能保命?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47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