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戏与原创剧:在技术规范与内容创新间寻找平衡

音乐剧《红莲》中文版剧照 戏剧厂牌魅鲸文化供图
作为舶来品,版权戏的引进与中文版制作一直是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的主要路径。提起版权戏,观众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剧院魅影》《猫》《妈妈咪呀!》等经典IP,它们来自美国百老汇、英国西区等传统音乐剧原产地。这些21世纪初引进的版权戏最先打开了中国观众认识音乐剧这一艺术门类的窗口,时至今日依然在演出市场中占据高位。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音乐剧门类票房排名前10的剧目中,有8部为经典版权戏;而在沉浸式演艺门类榜单中,出现了2部版权新作(同为音乐剧,因采取演艺新空间运营模式而未划入音乐剧门类)。
这些现象中隐藏了几个值得业界关注的信号:版权新作增长乏力、版权偏好发生变化、原创力量仍需发展。
版权戏的市场布局变了
人们通常认为,版权戏引进方向的转变发生在2021年前后,以上海亚洲大厦为代表的演艺新空间运营模式兴起,《阿波罗尼亚》中文版、《桑塔露琪亚》中文版等小剧场版权戏进驻,扭转了过去一味引进经典大剧场、大制作项目的风向。实际上,在这之前,行业内已有了一波小范围的尝试,音乐剧《面试》中文版(简称“《面试》”)便是其中的代表。

音乐剧《面试》中文版剧照 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供图
《面试》是国内较早出现的小剧场音乐剧之一,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及其下属的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于2019年引进制作,它们也是《剧院魅影》等经典版权戏的市场开拓者。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戴筱莹介绍,《面试》与当时国内偏重大剧场、大IP的制作路径形成差异,填补了市场对小而精类型剧目的需求空白,体现了部分从业者对小剧场音乐剧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
这种研判在两三年便后得到了验证。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剧场版权戏,并与演艺新空间模式的早期发展形成合力,为原本已显乏力的版权戏市场找到了新的突围点。
“比起百老汇经典剧目,小剧场的制作成本相对低一些,相应的硬件设施要求也更灵活。”《面试》导演施亦骏说。这种制作特性恰好适应了国内音乐剧市场经历过去20年间的第二次市场风口——即2018年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声入人心》借力大众传媒推出一批具有票房号召力的青年演员后,大量小规模民营公司入局制作领域的行业发展状态。从数量上看,2019年以后引入中国音乐剧市场的版权戏中,新兴小剧场作品远多于经典大剧场。
不过,新的变化仍在继续,需要业界予以持续关注。大剧场版权新作虽然增长乏力,但早年引进的经典版权戏依然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小剧场版权新作在短短两三年间发展迅猛,但持久性略显不足,除了个别头部项目,整体上还未能形成更广泛的市场认知度,反而面临题材创新、质量监控、受众拓展等问题。
版权戏带来了什么
音乐剧在中国发展至今,面对愈发强烈的原创诉求,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的版权戏吗?
不可否认,早期欧美经典IP的引进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原始的音乐剧受众,但相较于其他舞台艺仍是小众。戴筱莹说:“我们希望让更多观众第一次走进剧院时就能看到非常成熟的作品,留住他们对音乐剧的兴趣。”这恰是各类版权作品的天然优势。
除了扩展观众群体,参与版权戏的制作流程,对国内音乐剧创作者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版权戏带来的不仅是完备的舞台表演,还有经过市场验证的戏剧制作标准。从选角、排练到舞台设计,甚至每盏灯光的角度、每套服装的材质都有明确要求,这种标准化流程能倒逼国内制作机构提升专业度,促使中国音乐剧从作坊式生产转向专业化和标准化,提升制作效率和品质稳定性。“通过版权合作,我们慢慢知道了如何科学地安排排练计划。一周排多久?先排歌、先排戏还是先排舞蹈?当然,这些经验也是依据他们常见的工作总结而来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自己用得上的东西。”施亦骏说。
戏剧厂牌魅鲸文化是首批以小剧场原创音乐剧入驻亚洲大厦的戏剧制作方,同时也是带着沪上小剧场音乐剧实现版权“出海”的先行者。魅鲸文化创始人王作文介绍,国内音乐剧市场发展,尤其是小剧场爆发的情况下,大部分制作公司面临的问题是演员不够用。“现在上海环人民广场区域有八十几家小剧场,每部戏平均需要4组到6组卡司。我们扎根在亚洲大厦这一亩三分地,能接触的演员很有限,其他城市的演员也不了解上海市场的情况。行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反而会浪费很多优秀的音乐剧人才。”王作文说。
版权合作经验同样帮助王作文发现了国内音乐剧制作链条中的问题所在。“成熟的音乐剧制作有着完整的工业化流程,宣发公司、选角公司、制作公司、出品公司在各个环节上各司其职。”王作文介绍,他开始尝试在新近版权合作项目音乐剧《红莲》中文版的制作流程中分离部分业务,如与独立的宣发、选角单位合作,将有限的创作精力分摊到更合适的机构身上。
尽管版权戏为中国音乐剧带来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依赖风险,忽视原创能力的培育。这要求业界在引进与原创之间找到平衡点。音乐剧作曲蒋哲光一曾参与包括《面试》在内的版权项目以及部分原创音乐剧项目。在他看来,版权戏的价值不止于复制粘贴,而是可以催化原创剧目的生产。“观众看了好的版权戏,自然会对标国内的原创音乐剧。我们应该利用这些合作,将其反哺到原创作品中,提升行业标准,创作更多好的原创剧目。”他说。
展望未来,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或将呈现双向赋能的图景,版权剧为技术引擎、原创作品作为内容引擎,共同推动制作标准、创作思维、人才培养的升级。这要求业界正视并平衡市场层面的长短期利益,既不能操之过急,落入泡沫幻境;也不能故步自封,沉浸在过去五六年的行业繁荣里。
2025年11月18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版权戏与原创剧:在技术规范与内容创新间寻找平衡》
↓ ↓ ↓ ↓ ↓ ↓ ↓ ↓ ↓

相关知识
版权戏与原创剧:在技术规范与内容创新间寻找平衡
在“社牛”与“社恐”间寻求平衡
视频荐书|《成瘾:在放纵中寻找平衡》
“精品化”“多样化”成创作共识 网络剧创新发展前景可期
搞笑加戏墨雨云间总是意犹未尽 墨雨云间剧迷综合征 墨雨云间精彩纷呈 搞笑
京昆粤三剧结合 《梦》创新演绎汤显祖戏梦人生
大结局 搞笑番外墨雨云间真是看不腻 追剧后遗症墨雨云间这戏真大 搞笑
堂吉诃德名句: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生命的真谛
版权有保护 原创添活力
打戏流畅自如,眼神在犀利与温柔间自由转换,超鹅真是出色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102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339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648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56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510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72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602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918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91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