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文献双线叙述,打开了解江南文化的入口

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回廊中穿梭流连,欣赏尺牍花笺的清雅、细观宋刻宋拓的厚重、阅读手札题跋中的往事,探寻江南文化基因。
11月18日,“攟古继美——上海图书馆藏苏州潘氏典籍文献展”将在上图东馆向公众开放。作为上图一年一度的馆藏精品大展,本次展览精选馆藏159组(件)文物文献,系统铺陈苏州潘氏六代家族成员在著述、交游与典籍收藏之间经纬交织的轨迹,以古籍、碑帖、尺牍、书画等,为读者打造一个了解潘氏家族、江南文化的鲜活入口和学术研究、区域互动的平台。

文物和文献组合展出,提供全新视角
“江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开放包容、经世致用、优雅深邃、精益求精等精神品格。苏州潘氏家族以世代递藏金石鼎彝、典籍文献为名,是促进江南文化繁荣和壮大的中坚力量。”上图副馆长林峻表示,作为苏州潘氏家族文献、家藏文献的收藏重镇,上图意在通过本次展览,呈现清代以来江南社会的文化生态和人文发展,促进社会公众拓展对江南文化的感性认识,助力专业学者深化对江南文脉的学理研究。
纵观潘氏六代,其藏书的两大高峰当属潘祖荫之滂喜斋及潘博山、潘景郑之宝山楼。滂喜斋所藏古籍,以宋元刻本为精华,本次展览展出近二十部滂喜斋旧藏宋本,如《东观余论》《算经》四种、《侍郎葛公归愚集》等均为海内孤本。宝山楼所蓄多为名家稿钞校本,如王昶所辑《青虚山房集》底稿、章太炎早年著作手稿《左传读》、王乃昭手抄本《陆右丞蹈海录》、陈倬手校本《汉书》等,都在学界享有重名。
展厅中,不少藏品为首次公开展出,如唐寅手批宋本《通鉴纪事本末》、宋拓孤本《茶录》等。

“即使不是首次亮相,因为与关联文献组合展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次展览策展人、上图副研究馆员梁颖以《金石录》“十卷本”为例,虽非孤本且经伪饰,然累经名家收藏,煊赫书林,不减其独一无二的身价。“十卷本”上有众多名流题跋、题咏,收藏印记竟达三百枚之多。
其中,那方由“十卷本”第三位藏家冯文昌始刻,后继一代又一代递藏此书的鲍廷博、江立、阮元、韩泰华直到潘祖荫都亦步亦趋加以复刻的“金石录十卷人家”印,被视为“藏书史上的身份图腾”。当年阮元在得此珍本后,并未闭门独自赏玩,而是托友人即 刻送往远在京城的恩师翁方纲处。时年八十五岁高龄的翁方纲获览此至宝,欣喜异常,将其置于案头摩挲数月,亲自校勘并留下数段题跋,还写下了《重镌金石录十卷印歌》,颂扬《金石录》及其藏家。此次匹配《金石录》“十卷本”一起展出的翁方纲寄给阮元的诗柬与手札,是这段藏书史佳话的见证。有意思的是,时日无多的翁方纲在信中依然谆谆嘱托阮元访求宋刻《施顾注东坡先生诗》,从中可以看出乾嘉这一代收藏家以宋本为尚的价值观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许真人井铭》被誉为“天下第一北宋拓北宋装”,此次匹配展出的是潘祖荫批校的《读书敏求记》。“潘祖荫基本不在自己所藏的珍本上题跋,甚至连收藏印也鲜少盖,如果不是侄女潘静淑留下的一行小字题记,人们根本不会知道它也曾经是潘祖荫的箧中之物。”梁颖说,潘祖荫这种习惯做法到底出于什么理由,至今仍是个谜。不过,潘祖荫在他随时翻阅的普通本子上倒是会留下不少批语,《读书敏求记》上就有他光绪四年至十六年间的多则题识,让我们得以了解其对书和碑帖的一些真实想法:“余酷嗜宋本,而不喜理学书,虽宋本勿问也……嗜金石,而凡《兰亭》《圣教》《乐毅》《黄庭》等,虽北宋精拓勿问也。”

编织跨越地域与时空的文化关系网
“‘攟古’意为积聚古物,取自潘祖荫藏印;‘继美’,典出《新唐书·贾至传》,指家族美才美德的传承。展览以此四字为名,旨在探索苏州潘氏代代相承的文化史事和收藏脉络,解析江南文脉的发生发展和构成理路。”上图一年一度的馆藏精品展,基本上展陈馆藏级别最高的珍本。今年跟以往有所不同,在文物之外,增加了一个文献的维度,既呈现潘氏收藏的典籍精品,又展出大量家族成员的著述手稿、尺牍等,包括潘奕隽手辑之《三松堂鱼素检存》、四朝元老潘世恩的自订年谱、诗笺及家书、程庭鹭等为潘遵祁所绘《西圃图》等。双线并行叙事,为观众编织一张跨越地域与时空的文化关系网,深入阐释江南乃至中国藏书文化的核心旨趣。
比如,修复后首次亮相的《潘祖荫致陈彝手札》,有潘祖荫致陈彝的信札数十封,信中所述皆与光绪十六年近畿水患赈灾之事相关。这幅长卷,所录皆为潘祖荫就此水患赈灾筹措诸事给陈去信,详细记载了请拨粮饷、募捐筹款、安置灾民等各项事务,是研究晚清赈灾制度的第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西周吉金重器大盂鼎、大克鼎先后辗转入藏攀古楼,为金石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潘祖荫搜集拓片、组织考释,可谓不遗余力,具见于他手中汇总的多家盂鼎与克鼎考释文字。至于大盂鼎的入藏过程,更像是一则牵动人心的故事,本次展览通过潘祖荫留存至今的往还书札一一道来。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在推出同名图录的同时,编写了普及本《潘家的书箧》,并将举办一系列公众讲座,让更多人了解重点展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相关知识
文物与文献双线叙述,打开了解江南文化的入口
上海书展|打开《江南奇遇记》,走进多彩的江南造物世界
“文物、文脉、文字”交融 这场江南文化盛事在金山亭林举行
圆桌|书香一千年:从苏州文献看江南藏书刻书史
文献、文学与文明:中国文献文化史研究的新进展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嘉昆太14种非遗项目,走进文化江南
一部面向大众又兼具学术内涵的江南文化研究论集——《江南大义》面世
百余件文物在上海展示清代江南女性的风采
论坛|探讨江南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异同与交融
黑龙江省古典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学术交流基地落成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102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339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648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56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510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72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602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918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91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