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时,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黛玉初次进入贾府时,在曹雪芹的精心安排下,贾府里的许多人物先后登场,包括贾母、邢王夫人、王夫人以及凤姐等人物。这些人物的亮相通过黛玉的视角让读者对贾府的布局、人物性格、衣着风格等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有一些细节往往被忽略,值得我们仔细探讨。 首先,曹雪芹特别注重描写黛玉的心理活动。他多次提到,黛玉常常听母亲说过一些关于贾府的事情。比如,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或黛玉虽然不熟悉,但也常听母亲提起过。为什么曹雪芹如此强调这一点呢?因为黛玉从未到过外祖母家,对于贾府的情况并不知情。她的母亲贾敏或许预感到黛玉有一天会来到贾府,所以在世时常常向她提及外祖母家的种种。

尽管黛玉年纪尚小,但她聪明机敏,对母亲提起的贾府有了充分的了解,只是缺少实际的见面经历而已。我们可以想象,贾敏的这种提前安排,虽然不带任何恶意,但在黛玉真正踏入贾府时,这些话语无疑给了她很大的心理准备。这也让人不禁为贾敏的远见感到一丝心酸。 接着,我们要谈谈黛玉的礼仪和教养。当时的黛玉年仅六七岁,按理说,她的举止应该是一个孩子的天真无邪。然而,曹雪芹却在描写中刻画了一个极为懂礼的黛玉。她一进贾府,就非常谨慎,不轻易多说话,也不轻易走动,生怕失了礼数。 这种谨慎并不是因为她个人害怕被笑话,而是因为她意识到自己代表着林家,来到贾府后,她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家族的面子。因此,黛玉在行为上非常得体,无论是坐卧、走动,还是言谈举止,都保持着适度的分寸。这不仅体现了她的聪慧,也反映出她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家教,具备了大家闺秀的风范。

在黛玉拜见贾府的长辈时,她的表现更是展现了她的得体。比如,她婉拒贾府的邀请留饭、恰当地判断座次等细节,都做得相当周到。这些行为看似简单,但却非常讲究,不容忽视。黛玉虽然刚刚失去母亲,但她并未沉浸在过度的悲伤之中,而是以一位千金小姐该有的仪态面对贾府的亲戚。 有些人说邢王夫人和王夫人对黛玉初到贾府时有所刁难,然而这其实并非如此。作为大家族的一员,贾府的长辈们并不会随便刁难黛玉,尤其是在母亲刚刚去世的情况下,邢王夫人和王夫人都没有在礼数上做错什么。王夫人的出身和教养不允许她做出失礼之举,邢夫人虽然性格尴尬,但在这场合上,她的行为也没有明显不妥之处。 因此,无论是黛玉的表现,还是贾府众人的态度,都秉持着一种礼的精神。这种礼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礼仪,更是文化上的一种深厚积淀,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贾母的一个谎言。在宝黛第一次见面时,宝玉因黛玉没有玉佩而感到不满,竟然把自己的通灵宝玉摔到地上。看到这一幕,贾母慌了神,因为这块宝玉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物品,更像是宝玉生命的一部分,不能丢失,更不能摔坏。为了安抚宝玉,贾母编了一个谎言,说黛玉原本有玉,但因母亲去世,所以将玉带走了。 这个谎言看似无关紧要,但细想之下,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妥。贾母刚刚因失去女儿而伤心流泪,却转瞬之间为了哄孙子,却编造了关于黛玉母亲的谎言。更何况,黛玉也在场,听到了外祖母为哄自己的表哥而拿母亲去世之事说谎。此时,黛玉该作何感想呢?贾母虽然一心为宝玉着想,但这种行为的背后,却暗藏着对黛玉的不够关怀。 这一细节也揭示了贾母对宝玉的宠爱程度。她对宝玉几乎是溺爱到无法无天,甚至为了宝玉,愿意与任何人对立,包括她的亲儿子贾政。从后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贾母为宝玉做出的种种牺牲,甚至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她宁愿与自己的儿子贾政翻脸,也绝不让宝玉受半点委屈。

相关知识

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为什么先哭后笑?
林黛玉进贾府时,两个舅舅为什么都不见她?
林黛玉进贾府时撒的谎,是贾母日后的心病,也成了她婚姻的绊脚石
林黛玉进贾府的真相:不合理!不正常!官宦小姐不会住在亲戚家
《林黛玉进贾府》:谨慎的背后,是逃不出的命运
红楼梦:林黛玉是唯一可挽贾府不败的人,可惜贾府一帮蠢货看不懂
林黛玉丰厚的家产都去哪儿了,真是被贾府侵吞了吗?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恶意祭出三招,招招都是歪心思
林黛玉为什么不能死在贾府?
“读书润心、技术立身”——职教人的读书教育故事七十一 初进贾府懂事的林黛玉

网址: 林黛玉进贾府时,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4438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