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宋江招安:是为兄弟们谋出路,还是自私自利?

每次重看《水浒传》招安那段,我都忍不住拍大腿。你看宋江捧着朝廷诏书,眼睛亮得像捡了宝;再看旁边的李逵,攥着板斧脸都憋紫了,差點要衝上去劈了那传旨的官。

这场景一出来,弹幕里立马吵成一锅粥。有人说宋江是为兄弟们好,想给大家挣个正经身份;也有人骂他自私,为了自己的官瘾把兄弟们推进火坑。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位梁山大哥的算盘到底打得响不响。

先说说“为兄弟谋出路”这说法,不是没道理。你想啊,梁山再厉害,终究是占山为王的草寇。平日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看着风光,可背后的隐患谁都清楚。

每次朝廷派大军围剿,山上的人都得提心吊胆。就说三败高俅那回,虽然赢了,可宋江夜里翻花名册时,手指划过那些兄弟的名字,眉头就没松开过。他怕啊,怕哪天朝廷动真格的,这水泊梁山就成了兄弟们的坟墓。

更重要的是身份问题。林冲背负着血海深仇,他盼着能堂堂正正回到朝廷,亲手斩了高俅;卢俊义本是河北富商,被坑上梁山后,一直惦记着洗刷“反贼”的骂名。这些心思,宋江不可能不知道。

他曾在聚义厅上摆酒,借着酒劲说:“咱们兄弟个个英雄,总不能一辈子背着‘贼寇’的名声,让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事,当时就有几个头领默默点头。

可转头再看,宋江的私心也藏不住。他跟别的头领不一样,骨子里就刻着“忠君报国”四个大字。在郓城做押司时,他就总想着往上爬,可惜官小权微没机会。

上了梁山后,他成了万人之上的大哥,可夜里独处时,还是会摸出那件旧官服发呆。这种对“正统”的执念,早就扎进了他的骨子里。朝廷的招安诏书,对他来说哪是给兄弟们的出路,分明是圆自己当官梦的梯子。

最明显的就是招安谈判那回。朝廷只给了个“防御使”的虚职,还没等兄弟们开口,宋江就“扑通”一声跪下谢恩。他那膝盖弯得太快,快到没看见旁边武松皱成疙瘩的眉头,也没听见鲁智深冷哼的一声。

其实招安这事儿,从一开始就埋着雷。宋江满心以为只要归顺朝廷,就能让兄弟们“封妻荫子”。可他忘了,朝廷根本没把这群“草寇”当自己人。

征方腊的时候,这颗雷就炸了。朝廷把梁山军当枪使,让他们冲在最前面当炮灰。李逵光着膀子砍翻三个敌兵,回头想找个军医包扎,却发现朝廷派来的医官早躲到了后方。

打了胜仗回来,活下来的兄弟没剩几个。林冲得了风瘫,躺在病床上连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武松断了胳膊,只能在六和寺里敲钟度日。而宋江呢,穿着朝廷给的官服,站在朝堂上接受封赏,脸上笑得比谁都体面。

有人说宋江这是“好心办坏事”,可我总觉得,他是把自己的执念当成了兄弟们的愿望。他以为兄弟们都跟他一样,稀罕那身官服;却没想想,李逵只想在山上吃酒耍斧,鲁智深就盼着找个清净地方修行。

就像咱们生活里,总有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替别人做决定。可这“好”到底是别人想要的,还是自己以为的?宋江到死都没想明白这个问题。

他喝了朝廷送来的毒酒时,还拉着李逵一起。临死前说:“兄弟,我不能让你坏了梁山的忠义名声。”这话听着悲壮,细想却透着自私。他到最后,还在为自己那点“忠义”虚名,拉着兄弟垫背。

说到底,宋江既不是纯粹的好人,也不是彻底的坏人。他有当大哥的担当,会为兄弟们的安危睡不着觉;可他更有自己的小算盘,把当官的梦想看得比什么都重。

或许这就是《水浒传》的魅力吧。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活生生的人。你们看这段的时候,是骂宋江自私,还是疼他的无奈?评论区聊聊,咱们接着唠~

图源:互联网

相关知识

《水浒传》宋江招安:是为兄弟们谋出路,还是自私自利?
《水浒传》中,宋江是兄弟们的及时雨,还是个虚伪的假道学呢?
假如当年宋江执意不肯招安,梁山的结局会如何?只有两个字!
《水浒传》:宋江为什么非要招安,如果不招安,梁山的结局将如何
水浒传中,宋江为了招安,死伤了那么多兄弟,究竟值不值
如果当初宋江拒绝招安并和朝廷对抗,那宋江会坐上皇帝吗?
李逵和武松都反对招安,为何宋江只敢杀李逵,却不敢动武松?
《水浒传》:鲁智深反对招安要散伙,怎么最后还是受招安了?
原创《水浒传》里的真实历史,宋江招安属实,花石纲有过,征方腊不详
《水浒传》:晁盖想不想招安?害死他的真是宋江吗?

网址: 《水浒传》宋江招安:是为兄弟们谋出路,还是自私自利?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4325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