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华五千年,出现了圣人的多种说法,但其中不变就是孔子

民间有一种说法,称孔子、朱熹、曾国藩为两个半圣人。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点在于:孔子被认为是绝对的圣人,而曾国藩则是半个圣人。

与这两位相比,孔子的影响力无可比拟,几乎可以说是超越了他们一万倍。孔子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还是一位平民教育的推动者。在孔子的时代,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知识被上层阶级垄断。但孔子打破了这种局面,让所有阶层的人都有机会学习文化和知识。所以,据说孔子一生中培养了3000名弟子,若按现代的标准,孔子这3000人就像是一所大学的规模。在古代,人口并不多,3000个弟子在当时的影响力,几乎相当于今天300万知识分子带来的社会影响。而孔子还有72个弟子被誉为贤人,这些弟子都能直接担任重要官职,治理国家,相当于今天72个国家级的教授。孔子培养出如此多的杰出人才,难道不算伟大吗? 孔子所做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创立了一个学说,更重要的是他系统性地整理了四书五经,为后代的学者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标准,也为社会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奠定了基础。此外,孔子还帮助君主们找到了治国的准则,让他们在治国时有了法则可依,从而不再轻易发动战争或做出过于激烈的行为。

孔子对《易经》和《道德经》推崇备至,他曾经说过吾道一以贯之,这与老子提到的一思想相通。孔子在学习《易经》时,几乎把书编撕破了三次,他对《易经》的理解,深入到穷理尽性至命之学的层次。如果没有对《易经》和《道德经》的深刻理解,孔子是难以提出如此高瞻远瞩、精准深刻的言论的。孔子还亲自注解《易经》的十翼,如果没有这些注解,今天的人们可能难以完全理解《易经》的精髓。这些都说明了孔子的智慧,确实与众不同。 孔子虽然在史书记载中屡次遇到隐士的帮助,但他依然坚定自己的人生志向。孔子一生虽然屡受挫折,但始终坚持传播自己的学说理念。他教导不倦,始终坚信有教无类,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学习和进步,展现了他崇高的品德。孔子曾说四十不惑,即使临终时,他仍然抱有遗憾,并不是他没有实际的治国理政的学问,而是因为他一生从仁的思想出发,坚定地坚持着自己的学说,追求理想,导致他无法摆脱自己设定的学说框架。孔子也在《易经》上有所遗憾,他曾感叹:假我以数年,若此,于《易》则彬彬矣!然而,这些都丝毫没有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相关知识

孔子被称为圣人,那他的文化水平,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
虽然天道有六大圣人,但人道也有三大圣人,连女娲娘娘都要去朝贺
成为圣人有多难?千年来仅出现过5个半圣人,最后半个家喻户晓
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为证明摆出三大铁证,中国学者只两字回应
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大圣人同在一个时代,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孔子说过最有名的两句“脏话”,一个脏字都不带,却让人羞愧难当
孔子说过一句“脏话”,后世却成为老师的惯用语
孔子被弟子气得骂了句脏话,没想到流传至今,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饰演遍中华五千年沧桑变迁的男演员
我国只有2.5个圣人,其中的一个,在历史教科书上居然很少提及

网址: 为什么说中华五千年,出现了圣人的多种说法,但其中不变就是孔子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4160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