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化界,王勃被认为是非常早熟的诗人之一。或许有人会疑惑,王勃真的能与诗仙李白相提并论吗?其实,他们两人的才华确实不相上下。比如说,他们都喜欢喝酒写诗,似乎没有酒精的陪伴,文采就少了不少。更巧的是,王勃和李白都在喝酒后不幸溺水身亡,算是殊途同归。

这让人不禁思考:是否只有读懂王勃的《滕王阁赋》,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与王勃的差距?那么,李白会有类似的感受吗?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世界上确实存在一些天才人物,王勃就是其中之一。李白也同样具有非常耀眼的才华。王勃五岁时便开始写文章,而李白六岁时就能背诵《六甲》。从这点来看,李白并不比王勃差多少。更值得一提的是,王勃九岁时已经能够指出《汉书》中的一些注释问题,而这些注释是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所作。由此可见,年幼的王勃就已经博览群书。

从年纪上看,王勃可以算是李白的前辈。毕竟,王勃早逝,李白出生时已经过了四十多年。所以,有人猜测,如果王勃没有在年轻时去世,或许“诗仙”的头衔就不属于李白了。更有趣的假设是,王勃和李白如果活在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成为朋友呢?文人之间常有相互轻视的情况,李白和王勃见面时,或许还会为对方写首送别诗。

总的来说,李白对王勃十分崇敬,但王勃显然没有预料到,几百年后会有一位与他一样喜欢喝酒的诗仙超越他。

王勃出生于一个世代儒学的家庭,可以说是名门之后。得益于家庭的优越条件,王勃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人天生就是学霸,王勃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六岁时就能写出如花似锦的文章,在初唐时期的文学界非常耀眼。

假设李白生活在王勃的时代,写文章的能力未必能与王勃相比,因为写文章与写诗的技巧有所不同,尤其是像“赋”这种文学形式,应用较少。而王勃擅长这种形式,成为了赋文学的标杆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王勃写过一篇与斗鸡相关的檄文,后来被一些文人批评。其实这篇檄文并不是王勃的本意,而是因为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王勃年仅十六岁时通过考试成为进士,并被任命为散郎,相当于候补大臣。这也是他被称为“未冠入仕”的原因——未满成年便开始做官,少年得志。某次,庐陵王李哲和别人斗鸡时,竟要求王勃为斗鸡写一篇檄文。虽然王勃心里不满,但作为文人,他不得不顺从,于是便写下了这篇具有时代特色的斗鸡檄文。这篇文章也因此被后来的文人讽刺了几百年。

王勃的《滕王阁赋》其实是偶然写成的。当时,他准备回家探望父亲,路过滕王阁时,恰好碰上阁楼正在重修。有人邀请他小住几天,这让他在闲暇之时写下了这篇赋文。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相似,王勃写《滕王阁赋》也是为了纪念一座名楼。不过,两者的写作背景不同,《岳阳楼记》更多是借景抒发政治抱负,而《滕王阁赋》则单纯是为了写景并答谢朋友。

《滕王阁赋》虽然只有七百多字,却极具文学价值,其中创作了大量经典的成语。例如:“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表达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则展现了广阔的天地。此外,赋文中还引用了许多历史典故,比如“渔舟唱晚,高朋满座,关山难越,萍水相逢”,还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读懂这些典故,需要丰富的文化积淀,因此也让《滕王阁赋》成为一部值得反复琢磨的经典之作。

相关知识
不读王勃,不知什么叫才疏学浅;深读王勃,深感自不如!
王勃去世前,留一篇3200字奇文,至今无人敢翻译,原因很简单
王勃16岁当官,一场斗鸡获罪,27岁过江送命,自作自受的人生悲剧
滕王阁上,意难平的王勃
原创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赏王勃名篇《滕王阁序》
王勃的《滕王阁序》属于什么水平?一篇不接受反驳的千古佳作
二王斗鸡,王勃戏做一篇奇文,唐高宗李治大怒:逐出长安
天才诗人王勃真的是自己淹死的吗?
6岁便能写诗的王勃,27岁写下了《滕王阁序》,为何与仕途无缘
从大唐奇才到阶下囚,人生跌至谷底的王勃写下此诗,句句令人断肠
网址:
不读王勃,不知什么叫才疏学浅;深读王勃,深感自愧不如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3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