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声声,撞击时代叩击心灵

《谁在敲门》剧照。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正在川渝两地举行,多部精品佳作轮番上演,收获广大观众和业界专家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本期《两江潮》,我们特别推出一组评论文章,与读者共赏舞台精品,感受巴蜀大地与中国文艺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编者

在市川剧艺术中心观看根据著名作家罗伟章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谁在敲门》,很自然就想到40多年前著名作家周克芹创作并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写许家老汉许茂养育了7个女儿,故事发生地安排在上世纪70年代川中乡村;罗伟章洋洋洒洒60多万字写的是川东山村许家老汉许成祥,也同样养育了7个孩子,只不过儿女双全。

看毕《谁在敲门》,即刻陷入沉思。许成祥的时代早已越过许茂的时代,旧有的农村社会结构和落后思维,受到改革开放和全新生活方式的强烈冲击,已经发生了质的蜕变,而新农村建设在越过脱贫攻坚阶段后正在走向乡村振兴,许成祥和他的儿女们的故事在农村大变革中应运而生,这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时代难以预料的。

将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改编成舞台剧,用3个多小时讲述许成祥跌宕起伏的一生,还要将他的7个子女以及他们衍生的后代的恩怨情仇编织其中,实在是一个巨大工程。这不是电视连续剧,必须高度浓缩截取精粹,留下华彩章节精妙桥段。

编剧喻荣军煞费苦心,将原著中的7个子女删减为5个,捋顺脉络抓住关节设计了如下剧情:许成祥在老家燕儿坡举办80岁寿宴,儿女们赶回朝贺齐聚一堂。这场看似平常的家族聚会,悄然开启了这个庞大家族裂变的序幕,也成为了这部剧故事的起点。

有了这个高起点,后面的故事有如高屋建瓴行云流水,但也由此乐极生悲:许成祥寿宴前用冷水洗头引发脑梗,住院抢救数日终于不治,再依据当地风俗回老家燕儿坡发丧……由此形成了三个关键性的场景:由寿宴到医院再到燕儿坡丧事。这幕大剧的基本路径与框架到此完成。

在这三场戏中,编剧让许成祥的儿女媳婿孙等各色人物次第出现,各种人生喜剧可谓淋漓尽致。彼时改革大潮风狂浪急,把时代的精神和物质冲击都集中在小小的山村小小的舞台,也把人情冷暖人心善恶聚焦在燕儿坡几代人的性情演绎中。

该剧川渝合作,演员众多,阵容强大;剧情紧绷,环环相扣,自然顺遂。四川方言的演绎,川人脱口而出的言子和俚语尤让人忍俊不禁,时时捧腹。

编导的精明之处是抓住了时代脉搏,点到了这剧的“穴”。当下社会上常见的老人寿宴、病患治疗、丧葬习俗乃至反腐,剧里都关照到了。但又不仅仅着笔于表皮,编剧将社会上的家长里短、世事伦常、正反案例、潮流大势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碰撞和形体演示,在小小的舞台空间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小山村之外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和思想交锋,可以看见千里之外的文化与文明的撞击。

我想,无论是原著者罗伟章,还是改编者喻荣军,或者是导演王筱頔,他们都是想用笔端和戏剧,反映我们这个日新月异变化中的时代。以小见大,以细微见宏伟,以小山村见大世界,所谓一孔窥全豹也!

如果说许成祥80寿诞上兄弟姊妹间的身份差距与经济纠葛还能体体面面掩饰凑合,医院走廊里的真实人性则暴露无遗。一场场争吵就在病床边展开,关于高价白蛋白打不打的争论,活生生就是现实中诸多家庭的现实写照。昏迷中的许老汉也知回天无力即将西去,发出了人生最后一声悲鸣。这是全剧最扣动心弦的悲鸣,无力,无奈,无助。

回到燕儿坡家中的许老汉,已经听不见院坝里的争吵,看不见灵堂之外的悲喜剧。他静静地躺在那里,受人祭拜,由人唱诵。屋内肃穆哀切,屋外唇枪舌剑,生与死的两个世界,在燕儿坡的舞台上一览无余。

编导用心良苦,最终用光明和正义,让作恶者原形毕露,让阳光普照燕儿坡。邪恶除尽,光明赓至。

我以为,话剧《谁在敲门》的时代意义在于,它客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变迁,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具象的社会档案;编剧机智地以家族叙事折射社会万象,通过舞台上的“敲门声”反复叩问观众,形成强烈的时代共振。

剧中涉及的家庭伦理和精神困境等问题,促使观众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可以说,剧中处处是敲门后的时代回响:子女们在亲情与现实间的两难,乡土文明在城市化中的消解,都让大家直面审视自身。正如有观众所言,“在戏里看到了自家亲人的身影。”声声响彻剧场的敲门声,不仅仅是许成祥家族的悲欢喜乐,更是每个普通人在时代转型中的集体共鸣。

《谁在敲门》故事发生在中国社会从乡土社会向城市化、现代化转型的时代。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或生活,造成农村空心化加速,城市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乡土伦理道德、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逐渐瓦解,新的观念和生活模式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人们也在城乡之间不断迁徙,身份认同和生活状态愈加复杂。正因如此,这部作品也被称为“迁徙中国的最佳范本之一”。编剧喻荣军的这几句话堪称经典:“我们每个人都在敲一扇门,却不知道门后是什么?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推开那扇门,直面门后的真相。”

这,或许是编剧的最大心得,亦是观众的希冀——愿邻里乡亲多多走动,多多敲门,多一些倾情的交流,多一些热络的互访,既敢于“直面门后的真相”,更期待一天比一天昌盛与美好。

相关知识

突然看到了这张撞击心灵,让人泪奔的照片!
王一博的舞台表现力简直让人沉醉,那一声声波波舞台的呼唤仿佛穿透心灵…
号角声声,伴我们扬帆远航
文艺评论 | 叩击的共鸣:隐秘身份的声音与书写
《当幸福来敲门》
「VOGUE来敲门 Knock
谁家新郎进新房还要敲门!
声声不息,生生不息
下次记得敲门,别打扰我开会
深夜的屋外却还有人在敲门

网址: 敲门声声,撞击时代叩击心灵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3898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