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燕|“在世界中书写中国”——徐则臣《域外故事集》的文化表达与叙事创新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步入文坛以来,笔耕不辍的徐则臣已成为70后中国作家的代表性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创作特色与丰富的作品谱系。

早期《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啊,北京》等作品聚焦“京漂”群体的生存困境,《耶路撒冷》与《北上》则在更广阔的历史时空中探寻时代变迁、城乡迁徙与个体命运的起落,笔下人物始终葆有“到外面世界去”的热情,秉持眺望远方、追寻梦想的精神姿态。

2025年出版的《域外故事集》,堪称徐则臣“远方书写”的最新成果。作家对“外面世界”的探索拓展到了更遥远的“异域”,在“世界”的维度上书写“中国”,并随之进行立体而深刻的文化对话。每一段发生于异域空间的故事与体验,都暗含着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之间关系的思考,这本新作既延续了作者书写中国故事的传统,更拓展了中国叙事的全球视野。

异域空间的中国故事与文化乡愁

《域外故事集》历时15年打磨而成,记录了徐则臣行走美国、印度、哥伦比亚、智利、乌拉圭等九个国家的真实体验,“跨国别流动”成为文本鲜明的新特质。全书收录10个短篇故事,以第一人称“我”的跨国行走为线索,串联起瓦尔帕莱索的涂鸦街、奇琴伊察的玛雅金字塔、纽约的中央公园、印度的喧闹市井、明斯克的安静小镇等地理意象,铺陈出“我”与吉普赛人的偶遇、与美国房东老约翰的交往、与哥伦比亚游击队员诗人一同蒙面朗诵等奇异经历。

然而,这部作品集并非简单的地理铺陈与海外见闻罗列,其核心聚焦于“在外国的中国人”:在德国打拼奋斗的小魏与小周(《去波恩》)、在美国大学执教的老冯(《中央公园的斯宾诺莎》)、占领波哥大四分之一蔬菜市场的老杜(《蒙面》)、精于乌拉圭矿山业务的翻译齐桑(《紫晶洞》)等。这些带着中国身份的人物扎根异域他乡,他们的经历、行为、悲喜与困境,成为展现中国文化、精神与心理的生动注脚。

《中央公园的斯宾诺莎》中的老冯,是“文化身份的困境与坚守”的典型。作为美国K大唯一的华人教授,他在康德哲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但“学术身份”与“文化标签”的错位,暗含了他在异域的精神挣扎。乡愁于他,具象化为“老干妈、红烧肉、西红柿鸡蛋”等味觉记忆,更转化为“找不到人说中国话”的语言焦虑……让老冯成为“文化夹缝中的孤独者”。《蒙面》中的老杜,则是中国文化传统更积极的守护者和践行者。在洪灾、战火、毒贩斗殴的乱局中,老杜凭借智慧与能力在南美高原种菜、开餐馆,让“国内带来的种子在哥伦比亚的土地上繁茂生长”,以中餐馆为载体示范、传播中国的菜式菜品;他执意用“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芹菜”烹制“芹菜炒肉丝”,坚信唯有如此,才能“把传统、文化和回忆给做出来”。在徐则臣笔下,语言与饮食等细节绝非单纯的“怀旧”符号,而是全球化语境中守护“文化根脉”的载体。当“世界”成为流动的空间,“乡愁”也不再是念乡、归乡的执念,而是“在异域中保持文化自觉”的勇气,是中国文化在世界土壤中生长、传播的鲜活见证。

世界维度的文化交流与对话

《域外故事集》饱含文化叙述与思考的底蕴,却并非简单的“文化猎奇”或单向的“文化输出”。通过叙述者“我”与异域“他者”的互动,作品构建起中国与世界的“双向观照”,从而为“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性思考视角,最终指向“重新理解中国与世界”的核心命题。

在与异域“陌生人”的相遇中,意不在搜异猎奇,而着重捕捉“差异中的共通性”。《瓦尔帕莱索》中的吉普赛女郎,以“一根筋,对上眼了,到死都不撒手”的专一性情,打破了“吉普赛人浪荡不羁”的刻板印象,其“疯狂举动”是情感执着的外化表现,而这种执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贞”的伦理观也形成了深层共振。《古斯特城堡》中,驻校作家“我”、缅甸难民一家与美国房东老约翰的日常互动,既展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生活方式的差异,更凸显了人性的相通与互助:缅甸女人“几乎每天早晨蹲在路边”,老约翰直言“她在想家”,“我”亦深有同感——“她实实在在地蹲了大半个小时,就可以把空下来的部分结结实实地填满”;约翰对青春期儿子虽有交流困境,却满含挚爱亲情,当其抢劫银行之事曝光后,“我”立即明白他以身犯险的目的是去监狱“陪伴儿子”,遂决定向警察说明缘由,“希望他们抓到老约翰时能体贴理解他一点”。这些偶遇的“陌生人”并非“异域奇观”的符号载体,而是以真实、鲜活的生命形象,印证了人类情感与精神的共通本质。

徐则臣的写作力图破除中西对立的刻板印象,善于从动态、辩证的角度去思考文化的差异和沟通。《去波恩》以“复杂的反例”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年恋人价值观念的冲突:学古典建筑的混血女孩安雅坚信她的“好日子在北京”,中国男友却执意要定居法兰克福;安雅渴望变动自由,男友则更倾向于安定静好。可见,文化心理既源于基因与血缘,也来自后天教育养成,无法简单定性。《玛雅人面具》则艺术化地呈现了中西文化的流动与互鉴:玛雅面具匠人胡安,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瘦高身材、细长脖子,外貌酷似东方人,其精湛的面具技艺与中国木匠世家“我”的“二叔”的手艺形成跨时空对话;而“面具上传神的眼睛”,既是玛雅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暗合中国传统工艺“以形传神”的美学追求。这则故事与其说是呼应玛雅文明与中华文明“同源”的传说,不如说是通过“面具”这一媒介,展现两种古老文明对于“生命、神秘、传承”的共同思考。

游记与虚构共生的叙述策略

《域外故事集》兼具文化厚度及趣味性与文学性,得益于别致的叙事方式。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域外旅程为支点,采用“游记+虚构”的创作手法,既保证了故事的基本真实性,又赋予文本充足的想象空间,在真假交织中拓展了跨文化叙事的边界。

故事集的叙事创新首先体现在第一人称“我”的双重身份建构上。不同于传统游记叙事中“全知视角”的客观旁观,或“限知视角”的单向抒情,徐则臣笔下的“我”兼具“亲历者”与“反思者”的双重身份。作为亲历者,“我”凭借在各国驻留创作的丰富经历,深度参与异域文化场景,对不同国家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真实生动的描绘,这种细节还原式的游记笔触既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更赋予作品强大的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为反思者,“我”不断将异域经验与本土记忆勾连,成为破解文化密码的钥匙,实现了从“空间跨越”到“文化互渗”的深层转型。

在“游记”的真实性之外,《域外故事集》还融入了鲜明的文学虚构色彩,强化了“故事感”。真实的空间坐标与虚构的人物命运相互缠绕,构建起跨越国界的文学地图,而“真假参半、虚实交织”的表达,正是徐则臣对跨文化叙事可能性的探索。

《玛雅人面具》中,中国作家“我”在墨西哥奇琴伊察偶遇面具匠人胡安,对方带领“我”前往一处鲜为人知的神秘金字塔。茂密的热带树木、蜿蜒曲折的沙石路,为这段旅程增添了未知感;当“我”终于抵达金字塔所在的开阔林中空地时,面对倾圮的高台,一种“它已等待我多年”的强烈直觉涌上心头。更离奇的是,回国后“我”查看录像,竟发现胡安的身影消失无踪,只留下他的声音。这种超现实的情节设置打破了现实常规,既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又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奇幻色彩,更引发人们对古老文明、历史谜团的探索欲望,促使读者深入思考文化、身份、记忆等深层主题,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此外,徐则臣还频繁使用“元叙事”技法,将创作本身或“文本中的文本”融入叙事,强化真实与虚构交融的效果。《手稿、猴子,或行李箱奇谭》从作者在印度机场丢失行李箱的亲身经历起笔,特别点明箱子里装有《王城如海》的创作手稿,让故事充满真实感。作品既记录了作者游览印度的体验与见闻,又插入了一篇笔名为辛格·辛格的印度作家撰写的专栏短文——在这位印度作家笔下,中国作家丢失行李箱的素材,被转化为“从箱子里爬出来一只气息奄奄的猴子”的“荒诞故事”,而这只神奇的猴子恰好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让搁浅的《王城如海》得以顺利完成。同时,印度本土的“雨林侏儒猴”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墨猴”边界模糊、彼此交错,成为“中国与世界共通性”的象征。《斯维斯拉奇河在天上流淌》可视为徐则臣曾经的小说《如果大雪封门》的续篇,作家让小说人物“林慧聪”以驻留画家的身份前往明斯克,在体验、创作“真正可以封门的大雪”的同时,邂逅了来自中国的“钓冰老人”。这位“中国怪老头”沉默寡言、神秘莫测,日复一日在河面上冰钓,最终在一场大暴雪后消失,化为“完整的死人”。显然,这是一篇“虚构性”非常强的作品,作家在叙述中留下了诸多的空白与引而不发的暗示,召唤读者主动想象与补充。

徐则臣在创作谈中曾坦言:“站在中国的土地上讲中国故事不免具有局限性,换个眼光传播中国文化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从新时代文学视阈来看,这种创作转向颇具深意。《域外故事集》通过讲述跨国空间中的奇妙故事,将当代中国的个体经验纳入世界文明的对话体系,实现了“中国故事”与“世界议题”有效衔接。作品以“平等对话”的姿态,将中国的文化、伦理、记忆置于世界文学的坐标系中审视,既摒弃了“文化自大”的封闭性,也拒绝了“文化自卑”的依附性,为中国文学的跨文化表达提供了宝贵范例。

本文作者阳燕

(阳燕,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出版《世纪转型期的湖北小说研究》等论著)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知识

在世界的褶皱里寻找中国:评徐则臣《域外故事集》的跨文化书写
春风逛展丨徐则臣的《域外故事集》,在世界各个角落与中国重逢
徐则臣新作《域外故事集》:与世界的对话中更好地发现自己
徐则臣新作《域外故事集》出版: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与中国重逢
上海书展|《域外故事集》:异域故事的中国重生
如何用故事沟通世界?徐则臣:在写作里呈现差异性
两位茅奖作家同台对谈,徐则臣、刘亮程聊文学创作的真与假|天府书展
故事沟通世界,徐则臣对话30国汉学家
《北上》剧集热播背后:作家徐则臣与《川流中国:开天河》的故事
“故事沟通世界”,徐则臣对话30国汉学家

网址: 阳燕|“在世界中书写中国”——徐则臣《域外故事集》的文化表达与叙事创新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3877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