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留给世界的最后嘱托,《江河回望》新书上市

今年8月4日,95岁的史学大师许倬云在美国匹兹堡辞世。消息传来,学界与读者无不深感惋惜。10月初,许倬云的新作《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出版上市,在2024年年底,许倬云为这部文集亲笔撰写了新版序。文中饱含对当今世界的忧思,对两岸同胞的关怀和对年轻一代的期待。

许倬云做了一辈子历史研究,早已敏锐地意识到,学术研究与日常知识之间存在不小的落差。为此,他从60岁开始,便许愿要将学术专著的成果传达于一般读者。《江河回望》便是这样一部还愿之作。在这本书中,他追溯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和演变,通过多文明比较总结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融合能力对于当代世界的价值。在写于2024年12月的序中,许倬云表示:“环顾今日的世界,处处是战争,也处处是是非。过去的对与错、善与恶的标准,今天都被颠覆了。”在书中,他呼吁警惕人文学科边缘化将导致人文精神退缩的危险性,也引领我们在中国文化的根脉中找到心之所安:“我们站的江口,是真正的大江口岸吗?还是一个自己的一厢情愿?”在生命暮年,他没有选择粉饰,而是坦然说出彷徨,但依然保留着一丝期望:“彷徨也好,因为可能让我们自己多一分反省。请大家记取:世界处于逆境,彼此存善心,世上才有和平。”

“中国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是许倬云毕生探索的问题。在《江河回望》中,他以考古实证为论据,带读者走进仰韶、龙山、良渚等文明遗址并指出中华文明之所以长久不衰,秘诀在于兼容并蓄:“江河不择细流,海纳而成其大。”开放的胸怀,正是今天社会所需要的姿态。面对多元文化的激荡、复杂的现实处境,唯有开放吸纳,方能有成。

许倬云研究的另一项重点是重建普通人的生活图景。他一头埋进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中,一笔笔勾勒出古代百姓的日常:农耕、祭祀、建筑、饮食、服装、丧葬……他坚信人类走过的路就包含在这些朴素的信息里:“从人类有了农耕开始,人类已有了将近一万年的流程,这一历史长河,曾经不断扩大,也不断改变,累积了不少智慧,并且以此撑持无数生命的成长,也使个别人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具有意义。”在书中,他反复追问:人生的意义何在? 他再次回到中国文化的根脉,梳理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历程,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人生的意义归结而言,一在成全自己,二在成全别人。”

此外,《江河回望》书中还特别收录了许倬云撰述家族历史的万字长文《无锡许氏既翕堂家族略述》。从唐末许氏先人许陶跟随王审知入闽,历数家族千年间的沉浮,直至现代许先生父母兄姊百年间的离散与坚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

相关知识

史学泰斗许倬云去世!这5部代表作定格历史长河
王力宏悼念许倬云
王力宏悼念七舅公许倬云
王力宏发长文悼念七舅公许倬云
王力宏唱落叶归根悼念舅公许倬云
“影响世界华人盛典”落幕 史学大家许倬云获终身成就大奖
《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
留给世界最后的告白:坂本龙一暮年自传上市
王力宏悼念许倬云:他的身形或许瘦小,但精神高大如山
史学大家许倬云:我不在书斋里,我在人中间

网址: 许倬云留给世界的最后嘱托,《江河回望》新书上市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3581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