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元始、通天、接引、准提五大教主的道行,应当如何排列?

民国二十二年秋,翰文斋的老板顾砚秋正蹲在柜台后,小心翼翼地擦拭一本刚收来的明版《封神演义》,正当他看的津津有味时,木门不知被推开了,挂在门楣上的铜铃叮当作响。“顾老板,又淘着好东西了?” 进来的是法源寺的僧人了尘,一身月白僧袍,手里托着个食盒,里面是刚从寺里厨房拿来的素月饼。顾砚秋直起身,笑着迎上去:“了尘师傅可是稀客,快坐。这刚收的《封神演义》,还是宣统年间的刻本,就是品相差了点。”

两人分坐在八仙桌旁,顾砚秋泡上一壶龙井,热气袅袅升起。了尘看着桌上的《封神演义》,忽然开口:“前几日寺里来了位香客,说起《封神》里的老君、元始、通天、接引、准提五位教主,争论起他们的道行高低,吵得面红耳赤。顾老板平日里研究这些古籍,可有什么见解?”

顾砚秋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若有所思地说:“这五位教主的形象,其实是明代文人结合佛道文化创作出来的。要论‘道行’,得从他们的文化原型和典籍记载里找线索,可不能按小说里的打斗场面来排。”

正说着,木门又响了,进来一位身着青色道袍的老者,是白云观的玄清道长。他刚从城外云游回来,听说翰文斋收了本珍本《封神演义》,特意过来看看。顾砚秋连忙添了个茶杯,笑道:“玄清道长来得正好,我们正说着五位教主道行排列的事,您可是行家。”

玄清道长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缓缓道:“若论道教内部的传承,老君即老子,是道教的始祖,也奠定了道教的思想根基。元始天尊则是宋代以后道教全真派兴起后,才逐渐被尊为‘三清’之首,其形象源于道家的‘元始一气’概念。通天教主在正统道教典籍里并无记载,更像是《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为了构建‘阐教’与‘截教’的对立,虚构出来的人物。”

了尘和尚点点头,补充道:“接引、准提两位教主,明显带有佛教的影子。接引对应的是佛教里的阿弥陀佛;准提则与佛教的准提菩萨相似。不过在《封神演义》里,他们被塑造成了‘西方教’的教主,这其实是明代佛道融合的文化现象体现。”

顾砚秋闻言,从书架上取下几本书,有《道德经》《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还有一本清代学者俞樾的《茶香室丛钞》。他翻开《茶香室丛钞》,指着其中一段说:“你们看,俞樾先生在这里考证过,《封神演义》里的‘三清’排序,其实是受了宋代道教仪轨的影响。

在宋代以前,道教更推崇老君,直到全真派兴起,元始天尊的地位才逐渐提升。所以若从道教思想发展的脉络来看,老君的‘道行’应当排在元始之前。”

玄清道长赞同地说:“顾老板说得对。《道德经》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是道教宇宙观的核心。老君作为‘道’的化身,其地位在道教典籍里是无可替代的。元始天尊的形象虽然尊贵,但更多是象征‘道’的演化,从思想根源上来说,还是源于老君的‘道’。”

随后说道:《道德经》流传两千余年,从汉代黄老之学兴起,到唐代被尊为皇室祖典,再到宋元道教各宗派分化,始终以‘老君之道’为核心。即便元始天尊在宋代后被纳入‘三清’体系,其‘元始一气化生万物’的说法,本质也是对老君‘道’的衍生阐释。就像一棵大树,老君是扎根地底的主根,元始天尊不过是从主根上生长出的粗壮枝干,所以元始当排第二。”

随后说道:从唐代净土宗兴起,到明清民间善书里的‘西方三圣’形象,家家户户几乎都知晓‘西方三圣’的名号。所以接引当排第三,准提第四。”而通天教主在正统道教典籍中并无记载,是作者许仲琳虚构的人物,其‘道行’全靠阵法和弟子撑场面,论思想深度和文化根源,远不及前边几位,他应该排最后。

顾砚秋拿出纸笔,一边记录一边梳理:“这么说来,排名顺序便清晰了 —— 第一老君,以‘道’的本源地位稳居首位;第二元始,作为道教‘三清’之一,承接老君思想并完善宗教仪轨;第三接引,以佛教净土信仰的广泛影响力超越虚构的通天;第四准提,虽有民间祈福传统,但影响力略逊于接引。”第五通天,虽有小说中的强大阵法,却因缺乏正统文化根基和思想深度位居第五。

他将写好的排名推到两人面前,窗外的银杏叶恰好落在纸上,仿佛为这排序添了几分岁月印证。了尘和尚看着排名,笑着说:“这个顺序既考虑了宗教典籍的正统性,又兼顾了民间文化的影响力,还避开了小说情节的片面性,倒是比单纯争论‘谁的阵法更强’要合理得多。就像这银杏叶,有主次之分,却各有其飘落的意义。”

玄清道长拿起纸,对着灯光仔细看了看:“顾老板梳理得极清楚。老君是‘道’的本源,是根;元始是‘道’的演化,是干;接引是‘佛’的普度,是枝;准提是‘愿’的寄托,是叶;通天是‘术’的堆砌,是蔓。这样的排名,既符合文化发展的脉络,也体现了‘思想高于术法,普度重于争斗’的道理。”

了尘和尚喝了口茶,目光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如今民国乱世,百姓流离失所,更需要这样的文化梳理。明确这些文化符号的价值排序,不是为了分个高低,而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传统文化中真正珍贵的,是老君‘顺应自然’的智慧,是元始‘修身养性’的追求,是接引‘慈悲普度’的胸怀,而非通天‘争强好胜’的执念。”

玄清道长站起身,整理了一下道袍:“今日这番论道,总算给五位教主的‘道行’排了个清晰的顺序。往后再有人争论此事,便可以此为据,既不违背典籍记载,又贴合民间认知,更能引导人们关注文化背后的智慧,而非陷入无意义的‘斗法’想象。”

顾砚秋也起身相送,手里还拿着那张写有排名的纸:“我明日便将这排名整理成文,连同今日的探讨内容一起发表在《北平晚报》上,让更多人了解这背后的文化道理。说不定还能引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在这乱世中多一份心灵的依托。”

三人走到门口,晚风带着银杏叶的清香吹来,街边的灯笼已经亮起,昏黄的灯光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了尘和尚笑着说:“若这文章能让更多人明白‘思想高于术法’的道理,那今日的论道便也算有了意义。往后我们再聊《封神演义》,便能更深入地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而非只盯着打斗场面了。”

玄清道长点点头,转身向白云观的方向走去:“下次再来,我们可以聊聊哪吒、杨戬这些人物的文化原型,看看他们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启示。”

顾砚秋站在门口,看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在灯火阑珊的街道上,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写有排名的纸。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排名,更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梳理,是在乱世中为人们点亮的一盏文化明灯。而翰文斋里的这场论道,也将随着这份排名,成为琉璃厂文化史上一段难忘的佳话。

几日后,顾砚秋的文章《五大教主道行排名考:从文化根源看宗教符号的价值》在《北平晚报》发表,文中详细阐述了 “老君第一、元始第二、接引第三、准提第四、通天第五” 的排名依据,既引用了传统典籍,又结合了《封神演义》的创作背景和民国时期的文化语境,引起了广泛关注。

不少读者写信到报社,赞同这一排名。有位在北平师范大学任教的李教授在信中说:“这份排名跳出了小说情节的局限,从文化根源和思想价值出发,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西学东渐的今天,这样的梳理尤为重要,能让年轻人明白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也有读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准提菩萨的民间影响力不应排在第四。顾砚秋特意在后续的文章中回应:“准提菩萨的民间影响力确实广泛,但从文化符号的核心价值来看,其‘个人祈福’的属性不如接引天尊‘集体普度’的理念,更具深度和广度,所以排在第四是综合考量的结果,并非否定其文化价值。”

这场关于五大教主排名的讨论,持续了近一个月,成为北平文化界的一段热点。翰文斋也因此迎来了更多前来探讨传统文化的学者和学生,顾砚秋总是热情接待,用那份排名为基础,向人们讲解其中的文化道理。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知识

通天教主有上万名徒弟,为什么会输给只有几十名徒弟的元始天尊
截教真的在封神大劫后被灭了?其实不然,通天教主早就做好了打算
通天教主摆诛仙阵,姜子牙焚香请元始天尊
封神演义中,慈航道人是元始天尊的徒弟,为什么后来要转投西方教
唐僧的师父是如来,如来的师父又是谁?连元始天尊也忌惮三分
封神后,三大士投向西方,却没有成佛,原因让接引、准提有苦难言
盘点截教4大阵法,排第一的阵法如果不是叛徒出卖,可能就赢了
灵宝天尊和通天教主是同一位大神吗?
神话传说中,如来佛祖和通天教主,谁的实力更强?答案很明显
封神中,通天教主亲传四弟子,为何只有无当圣母能躲过劫难?

网址: 老君、元始、通天、接引、准提五大教主的道行,应当如何排列?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3534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