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明守护者丨深耕漆艺57年 守护传承千年的东方美学

城口——重庆的北大门,清澈见底的任河水,从城口一路欢歌汇入长江,在两岸的崇山峻岭中,生长着成片的漆树,重庆山神漆器大师工作室就建在任河边上。

工作室内,一位七旬老人正在精心研磨手中的漆器,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城口漆艺”代表性传承人蔡泽荣。

深耕漆艺文化57年

蔡泽荣的漆器作品。

“我们制作漆器的主要材料是城口大木漆,大木漆是从漆树上取下的一种树汁,城口人把从漆树上取树汁的过程叫‘割漆’,割漆的过程十分艰辛,在民间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我们要珍惜漆农的劳动成果,要把手中的漆器品质做到极致,才对得起漆农为我们的付出,这就是我们手艺人的责任。”蔡泽荣一边细心打磨漆器一边说。

1969年,14岁的蔡泽荣拜师学漆匠,17岁正式成为漆匠师傅,今年71岁的他,在漆艺这行已经深耕了57载。

蔡泽荣的漆器作品。

57年,十余项专利,三十余项国家金奖,中国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专家……如今的蔡泽荣,有很多光鲜亮丽的身份,但在他心中,自己就是个“漆匠”。

1992年,蔡泽荣租了一个小厂房,创办了城口县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起名为四川城口飞亚漆器厂,开始制作漆器产品,专门生产出口日本市场的木碗。1993年12月,就获得四川省乡镇企业系统重点创汇企业称号;1994年,获得了国家科委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6年,“山神”字号获得国家注册商标;1997年更名为重庆山神漆器厂;2003年更名为重庆山神漆器有限公司;2012年被评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是我国漆器研发、生产骨干企业。

蔡泽荣说,城口生漆如同长江水一样,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漆器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是与长江的对话,每一件作品的光泽都仿佛是长江水在日照下的七彩波光。

守护“滴水穿石”的

传统文化精神

在他看来,一件漆器制作需要匠人经近百道工艺精工细作而成,这种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如同长江穿越三峡的执着与力量。他们守护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滴水穿石”的传统文化精神。

“漆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制作的工艺,表现手法,器物形态,各具特色。”只要提到重庆漆器制作技艺,蔡泽荣就滔滔不绝,制作重庆漆器的每一道流程都由数十种工序组成,比如用实木做胎。如果要在胎体上用大木漆进行髹饰,其技法多达上百种,如果要以漆器为载体,将文化元素等融入其中,那就要在设计和创意上下功夫。

要做好一件漆器作品,耗费时间相当长,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三年五载,对工艺复杂,需批量定制的漆器产品,则需要组织团队力量才能完成。

传承技艺带动当地人增收

近年来,随着山神漆器知名度的提高,也带动了城口大木漆产业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2011年,“城口漆艺”被列入重庆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城口大木漆”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直以来,蔡泽荣重视重庆漆器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培养了很多学徒。他经常对工作室的年轻学徒说:“热爱是前提,是动力;传承是本源,是初心;创新是源泉,是责任;用恒心建恒业,发扬抓铁有痕,脚踏有印的实干精神,坚持数年就会成为一代名师。”

目前,蔡泽荣大师的徒弟已有4名评上了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1名获重庆市最美产业工人称号,1名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而他创办领办的山神漆器有限公司,把当地村民提供的生漆和木材加工成了精美绝伦的漆器艺术品,先后获得了中国最佳旅游必购商品、中国百佳旅游商品、中国历史经典产品等多项荣誉。

山神漆器的研发、制作,不仅是把大自然馈赠的天然材料转化为社会需要的漆器艺术品,而且促进了城口的乡村振兴,带动当地村民和财政增收,实现了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长江文化的守护提供了有益经验。

“守护长江文化,对于我们手艺人来说,是要守护、传承和发扬手中的这份技艺,让重庆漆艺文化这条支流汇入长江文明之河,永远奔腾不息。”蔡泽荣说,这次长江文化论坛,正是一个让世界触摸重庆文化瑰宝的窗口,欢迎大家来重庆,不仅可以看看长江壮丽风光,也可到渝中区中山四路重庆漆器艺术博物馆,近距离地感受重庆漆器的温度与魅力。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知识

宁夏大漆“手艺人”:传承东方美学 描绘“漆”彩人生
福建省“文艺两新”人才漆艺作品展 助力漆艺文化传承
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寻访福建漆艺的前世今生
张艺兴飞天舞台演绎东方美学
如何做大做强福州漆艺产业?漆艺工作者话传承谈发展
八千年大漆艺术正青春 青年力量传承漆艺之美
长江艺术流雅韵 千年文脉贯长虹
阳江:陈其积漆艺传承60周年师生作品展亮相书香节
跨越数千年的漆艺对话 成渝两地精美漆艺作品在金沙展出
假期看展去!这个漆画作品展带你领略“漆彩东方”

网址: 长江文明守护者丨深耕漆艺57年 守护传承千年的东方美学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2843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