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攽一首冷门七绝,诗中动静结合,将雨后池塘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北宋史学大家刘攽及其诗作赏析 刘攽(公元1022-1088年),字贡父,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作为北宋时期重要的历史学者,他毕生致力于史学研究,治学态度极为严谨。在协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这部传世巨著时,刘攽担任了类似现代副主编的重要角色,专门负责汉代历史部分的编修工作。除参与《资治通鉴》的编撰外,他还著有《东汉刊误》等史学专著,在史学考据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繁忙的治史工作之外,刘攽也时常寄情于诗词创作。他的诗作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其中《新晴》一诗更是广为流传的七言绝句。诗中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两句尤为精妙,偷与翻二字运用得既准确又诙谐,将春风拟人化的描写生动传神,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充分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刘攽的另一首代表作《雨后池上》同样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造诣。这首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后池塘的景致刻画得惟妙惟肖。全诗如下: 《雨后池上》 刘攽 〔宋代〕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雨后池塘图景:骤雨初歇,池塘水面恢复平静,宛如一面经过精心打磨的明镜,清晰地倒映着池边的屋檐和廊柱。忽然间,一阵东风吹来,岸边的垂柳随风起舞,抖落的水珠洒在荷叶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整首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优美,更折射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前两句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着重描写静态的雨景。春雨过后,原本波澜起伏的池塘重归平静,鱼儿潜入水底,水面波澜不兴。诗人用淡磨明镜这个新颖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经雨水洗涤后的池面状态。淡磨一词尤为精妙,暗示春雨的细腻温润,如同能工巧匠轻轻打磨镜面一般,将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两句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则转入动态描写。突如其来的东风吹皱了平静的水面,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宛如翩翩起舞的绿衣仙子。更妙的是,柳枝上残留的雨滴纷纷洒落在荷叶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诗人用万点声的生动描绘,为静谧的雨后景色注入了无限生机与韵律美。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完美融合了静态与动态的描写:静态描写主要诉诸视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动态描写则同时调动视觉与听觉,使读者不仅能看见风中摇曳的柳枝,更能听到雨滴敲打荷叶的清脆声响。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诗人将雨后池塘的万千气象展现得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创作才能。

相关知识

刘攽一首冷门七绝,诗中动静结合,将雨后池塘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刘攽《雨后池上》诗赏析
这段下马抱在我心中封神了,将劫后余生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真是将“口蜜腹剑”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中的表现让人
超逼真!他竟然真的将崔倍的乖巧与颓废表现得淋漓尽致!
肖战把紧张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大会上,北师大教授康震临场发挥,一首七绝将自己打下神坛
真是将“口蜜腹剑”演绎得淋漓尽致,看得十分过瘾
杨万里最经典的一首七绝,短短二十八字,充满诗情画意,美到让人心醉
何满子七绝一首

网址: 刘攽一首冷门七绝,诗中动静结合,将雨后池塘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2641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