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鲁迅夹烟有何不可
近日,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面鲁迅夹烟形象的网红打卡墙引发了争议。这面墙画遭到了游客的投诉,投诉者认为该形象可能会误导青少年,且与当前的控烟理念不符,建议将其更换为鲁迅右手握拳的画面。然而,在我看来,鲁迅夹烟这一形象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应轻易被更改。
鲁迅纪念馆的这面网红墙画,其原型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李以泰在 1974 年创作的版画,创作灵感来源于鲁迅先生 1928 年写的一封信。这幅版画表达的是鲁迅先生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一瞬间豁然开朗的神态,先后发表在各家官媒上,还入选了全国美术作品展,多次在海外各国巡回展览,是一幅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作品。鲁迅夹烟的形象并非是随意塑造的,而是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和艺术创作背景。
鲁迅本人确实有吸烟的嗜好,他的烟瘾还很大。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就曾说过:“鲁迅的烟瘾,一向是很大的;在北京的时候,他吸的,总是哈德门牌的拾支装包”。吸烟对于鲁迅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习惯,更与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活动密切相关。在那个时代,吸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鲁迅也不例外。他常常在吸烟的过程中沉思、创作,香烟似乎成为了他灵感的来源之一。可以说,抽烟这一行为已经成为了鲁迅精神世界的具象化表达,是他真实生活状态的一部分。
从游客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游客在鲁迅夹烟的墙画前拍照时,“给先生点烟” 更多的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在社交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游客的 “点烟” 照,其中大多数只是象征性的动作,如滑开打火机、做出点烟手势或后期 PS 加上火苗图案。这种互动方式既保留了趣味性,又不会对他人造成实际影响,反而让鲁迅的形象以更加亲切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它成为了鲁迅故里旅游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打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投诉者的担忧。公共场所控烟是当今社会的共识与法律要求,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投诉者认为墙画去掉了原画的室内背景,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同时可能会误导青少年。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形象的呈现与现实行为的引导之间是存在明确边界的。鲁迅夹烟的形象只是对历史的一种再现,它并不等同于在现实生活中倡导人们吸烟。青少年也不会因为看到一幅历史人物的画像就去模仿吸烟,他们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区分历史与现实。
此外,鲁迅研究会的回应也为我们看待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秘书长卓光平强调,该墙画所呈现的是 “生活化的鲁迅”,是受到大众广泛认同和喜爱的形象。我们不应当将鲁迅过度神圣化、战士化,他也是一位有日常习惯的真实人物,这样的形象更显亲切,也符合大众对 “生活化鲁迅” 的认知。鲁迅夹烟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鲁迅,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个有着普通人情感和习惯的人。
对于鲁迅纪念馆来说,面对这一争议,更合适的做法不是轻易地将墙画更换,而是应该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教育。例如,可以在墙画附近设置相关的说明牌,介绍鲁迅吸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提醒游客要遵守公共场所的控烟规定。这样既可以让游客了解到历史的真相,又能够避免可能出现的误解和不良影响。
鲁迅夹烟的形象是对历史真实的还原,它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投诉或者片面地考虑现实的控烟要求,就轻易地对其进行修改或否定。相反,我们应该以更加客观、理性和包容的态度来看待这一形象,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关注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让鲁迅的精神和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相关知识
媒体:鲁迅夹烟有何不可
墙画上的“鲁迅夹烟”,要摁灭吗 | 新京报快评
鲁迅纪念馆回应“夹烟”墙画遭投诉
浙江绍兴“鲁迅夹烟”画墙被投诉 学者:不宜轻易更换
多方回应“鲁迅夹烟墙画遭投诉”:尊重历史,暂无更换计划
鲁迅夹烟墙画被投诉!改拳头?网友吵翻了:这不是瞎折腾吗
鲁迅夹烟墙画被指误导青少年?不是所有投诉都配给个说法
鲁迅夹烟墙画被投诉,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应尊重历史和共同记忆
鲁迅只是抽了口烟,竟然就成了反面教材?
“鲁迅夹烟墙画”被投诉!鲁迅长孙周令飞:人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子!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9020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4011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477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404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414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518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52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783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98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