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语言研究先驱雷考夫去世 R.I.P.

杰出的语言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 荣休教授罗宾·雷考夫(Robin Lakoff) 于8月5日逝世,享年82岁。

雷考夫教授于1969年起在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任教,并于1964年从哈佛大学(Harvard) 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后,于1972年踏入伯克利(Berkeley) 语言学系。在一个男性主导的学术世界里,她三十出头便获得了终身教职,成为卓有成就的年轻教授,为后来的女性学者开创了先河。

她的早期研究专注于拉丁语语法(Latin syntax),但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将目光转向了性别、语言和权力之间的关系。雷考夫教授于2012年从伯克利退休,结束了长达40年的教学生涯,但此后依然笔耕不辍,继续撰写文章并受邀发表客座演讲。

“在主流语言学界,关于性别与语言的研究可谓寥寥无几,而她正是这个领域的奠基人,一切都从她这里开始。”伯克利语言学荣休教授伊芙·斯威瑟(Eve Sweetser) 回忆道,“虽然她的学生——比如黛博拉·坦能(Deborah Tannen) 和玛丽·布霍尔茨(Mary Bucholtz)——此后也塑造了这一领域,但雷考夫教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破冰人。”

雷考夫教授是性别和语言政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成果丰硕,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和期刊文章,著有大量书籍。她的代表作包括《语言之战》(The Language War, 2000)、《谈话的力量》(Talking Power, 1990) 和《语言与女性地位》(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 1975)。

她因探索日常言语模式如何强化权力动态而闻名,成功地在语言学、政治学和性别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她1975年的著作《语言与女性地位》(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 更是一举奠定了性别与语言研究这一领域。她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古根海姆奖学金(Guggenheim Fellowship) 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奖学金(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Fellowship) 等殊荣的认可。

雷考夫教授的儿子安德鲁·雷考夫(Andrew Lakoff) 说:“在她的职业生涯早期,她就看到女性学者常常不被男性资深同事认真对待。我想这真的坚定了她的决心,不仅要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还要不遗余力地指导和支持女性研究生和年轻女性学者在她们各自的职业道路上发展。”

雷考夫教授的教育影响力也深深影响了她在伯克利的学生、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的黛博拉·坦能(Deborah Tannen)。坦能因其关于沟通中性别差异的畅销书《你就是不懂》(You Just Don't Understand) 而广为人知,这本书堪称沟通宝典。

坦能回忆道:“我在罗宾(Robin) 教授课上写的那篇关于沟通风格文化差异的论文,不仅成了我第一次在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也是我的第一篇出版物(收录在会议论文集里),还是我硕士论文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是我博士论文、第一本语言学著作,乃至我此后所有研究工作的灵感火花和起点。”

近年来,雷考夫教授依然活跃,笔耕不辍,撰写关于言语、政治和性别的文章。她那本1975年出版的《语言与女性地位》(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 至今已问世50年,仍是一部常青著作,其影响力早已超越语言学界,辐射到社会学(sociology)、女性主义(feminism) 和修辞学(rhetoric) 等多个领域。

来源丨

2025年8月15日

杰西卡·帕克 (Jessica Park)

相关知识

性别语言研究先驱雷考夫去世 R.I.P.
德国艺术家鲁普雷希特・冯・考夫曼“白鲸记”登陆上海外滩
“多明戈接班人”考夫曼带来“德语艺术歌曲之旅”
著名汉学家马克·切雷萨去世,曾将《茶经》翻译为意大利语
山田信夫去世
早期王楚钦 王楚钦 考夫曼
分享会丨《凯列班与女巫》为何成为性别研究经典必读书目
王学雷谈汉唐时期的古笔研究
著名相声演员 李建华去世 蔡明:世间再无“马大姐夫”
中国大陆唯一一站!“新三大男高音”乔纳斯·考夫曼时隔8年重返上海

网址: 性别语言研究先驱雷考夫去世 R.I.P.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1640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