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学术、出版双重空白!胡根天艺术文存首次公开出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善茵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8月15日,《纵横艺事早南天——中国现代美育先驱胡根天文选》(下简称《纵横艺事早南天》)在2025南国书香节上举行首发式。专家学者共同解读这位岭南文化大家“大美术观”及“完整文化人”的当代价值。该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空白。

孙女整理亲笔文存:三维度呈现祖父思想体系

胡根天孙女、广东美术馆研究馆员胡宇清是本书编者之一,从事广东近现代美术研究和展览策划。胡宇清表示,整理并出版本书,既是为了纪念祖父,也为研究祖父的艺术思想。她在现场动情地回忆了祖父胡根天的生平以及她整理、主编本书的心路历程。

作为首次公开出版的胡根天艺术文存,《纵横艺事早南天》汇集了胡根天1920-1940年间40余篇重要文章,以“艺术评鉴”“艺苑史话”“美展品议”三大板块立体呈现其思想体系,并以年表方式对其人生轨迹及艺术生涯进行梳理。

“艺术评鉴”涵盖艺术家评述、艺术语言分析、建筑和装饰设计探讨,凸显其超越时代的艺术观。《从绘画的用途谈到艺术家的自觉》《艺术创造与实际生活》等文章,在“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论争中主张“艺术独立价值”与生活关联性;《民族艺术的建立》强调基于从民族艺术出发革新新国画的创作路径,又对“新国画”与“折衷”论保持清醒判断,其观点曾引发关于“折中主义”的重要论战。

“艺苑史话”汇集胡根天美术史教学与研究精华。文章《日本的美术在中国的摇篮中长大》体现其开阔的学术视野;《论中国美术的演变》一文展现其深刻的历史洞见;《西洋绘画在中国的发展》一文则是其对中西艺术体系差异的系统化认知。

“美展品议”首次公开胡根天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展览制度奠基者的实践与思考。代表文章如《美展的审查制度及其方法》《对于第二次全国美展的希望》,内容涉及展览组织、评审规则、画家遴选、机构建设等,包括不畏胁迫坚持评审原则等珍贵记录,为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体提供重要史料。

突破史料局限:重构美术史叙事框架

《纵横艺事早南天》的出版引发学界高度关注及好评。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胡斌指出,胡根天早期作品在战火中大量损毁,其艺术探索全貌难以系统还原。同时,复杂的历史语境制约对其作品和思想的研究深度,需借鉴跨学科、跨国域的资料和研究视角,多维度解读这位“完整文化人”及其艺术贡献。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齐喆认为,该书通过系统梳理其存世文章,完整呈现了其在文化理念、美术思想、美育实践及中西文化关系等方面的观点体系。“本书与2022年广东美术馆‘拓荒者’展、2025年北京画院美术馆‘艺事早南天’展形成呼应,共同完整拼砌起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长期被边缘化的华南板块,有力挑战了传统美术史研究的‘文化中心论’叙事框架,为重新审视20世纪中国美术创作、教育传播的多元发展路径提供了关键抓手。”齐喆说。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学者曹天忠评价:“本书是对胡根天在近代中国,尤其是在岭南地区的艺术、美育、文博事业等成就的最好表彰、纪念与传承。”

从岭南拓荒者到美育思想家,《纵横艺事早南天》的出版不仅是对一位“被历史短暂遮蔽”的先驱者的缅怀与致敬,更搭建起链接过去与现在的思想桥梁,为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提供历史镜鉴。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所言:“重访先驱者的足迹,正是为了寻找破解当代文化困局的启示。” 这位“完整文化人”留下的精神遗产与时代叩问,将不断激发关于中国艺术现代性命题的深度探索与当代回应。其贡献不仅在于艺术创作,更在倾其一生所构建的文化发展“生态链”。

相关知识

填补学术、出版双重空白!胡根天艺术文存首次公开出版
大型艺术文献丛书《甘肃当代舞台艺术优秀作品集》出版
20卷《中国二胡曲典》在京首发 填补音乐出版领域空白
浙江书法院《书法学刊》创刊 填补书法大省空白
出版学术类专著的出版社有哪些?
胡根天: 广东现代美术和文博事业的开拓者
《严载如著作集》出版,珍贵家藏稿本首次公布
学术与出版里程碑!法藏敦煌文献首次在中国高清全彩刊布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出版275种图书,助力中华学术薪火相传
重访一位“被遮蔽的岭南文化巨擘”:胡根天研究展亮相北京画院

网址: 填补学术、出版双重空白!胡根天艺术文存首次公开出版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1385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