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永远未完待续的故事——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悉尼歌剧院夺奖记

金碧辉煌的悉尼歌剧院,8月9日晚见证了一场跨地域文化交流的艺术盛典。第六届悉尼国际艺术节晚上7点如约在这里举行。而这个久负盛名的节日,昨晚迎来了同样的一支在中国跨地域组合的艺术团体。来自大东北的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和来自大西南的文县小花椒童声合唱团,在这里一举夺得童声组和混合组两项金奖。

夜幕降临时分,热情的观众们从悉尼的四面八方来到了这座在灯光下流光溢彩的艺术殿堂,等待着一场艺术盛宴的开启。悉尼歌剧院由丹麦建筑师约恩·乌赞1959年设计,历时14年建造,于1973年10月20日落成开放。歌剧院内部建筑结构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外面的玻璃是由法国制造的双层玻璃:素色和黄玉色,共有700种尺寸、2000片。开放以来,悉尼歌剧院渐成世界著名艺术表演场地,每年举办约2400次活动。大部分世界著名艺术团体都在这里举行过演出并以此为荣。如今,不过50多岁“年龄”的悉尼歌剧院,已荣获“世界文化遗产”盛誉。

令人惊叹的是:昨晚这场以中澳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晚会竟然座无虚席!热情的澳洲观众,毫不吝惜地把如潮的掌声奉献给了台上精湛表演的艺术家们。无论是行云流水般的中国古曲,热烈火爆的澳洲现代舞,还是来自凯莱西青年汤加教区舞蹈团的具有浓烈原始味道的战舞,都令观众大饱眼福。

沈阳和文县孩子们的节目第十三个上场。悠扬的钢琴前奏从薛淼焱老师指尖下流淌出来,指挥王秋诗老师轻舒长臂,中国歌曲《小鸟,小鸟》和英文歌曲《Come to the music》,清澈的童声立刻回荡在这座神圣的音乐殿堂中。

这童声晶莹剔透,如珠落玉盘;这童声洁净无瑕,如空山新雨,容不得一丝杂质;这童声高亢嘹亮,响遏行云,余音绕梁;这童声舒缓婉转,如水银泻地般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无声地流淌。

从沈阳到悉尼的直线距离不过12000公里,合唱团却走了整整10年。

这是一条陶冶的路。合唱团成立10年来,在沈阳音乐学院的支持下,孩子们始终接受着严苛的专业训练。合唱团不是一个培养歌唱家的地方,尽管10年里从这里走出了许多进入音乐专业深造者,但更多的孩子在这里学会了用艺术的眼睛去欣赏世界,用音乐的耳朵去聆听世界。合唱使他们懂得了1+1大于2,集体的力量超越个人能力之和。

这是一条传承的路。这次来澳洲的孩子里,最大的已经读大三了。他们就是10年前的第一届团员。他们跟着合唱团走南闯北,多次在国际舞台上夺得金奖。退团后,他们纷纷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每逢假期就会回到团里,帮助老师带弟弟妹妹们。合唱团老师和一届又一届团员的言传身教,使得这种爱心和专业精神像接力一样,一年年地传承了下来。

这是一条爱心的路。10年来合唱团组建了沈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合唱团,团员最多的时候来自全国13个省。他们在他们的父辈一砖一瓦砌起来的盛京大剧院引吭高歌,父亲们在台下早已泪如雨下。他们帮扶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文县的共3个童声合唱团,带领他们参加国内和国际的合唱比赛,让400多个大山里的孩子圆了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梦。这次来到悉尼的文县小花椒童声合唱团团员班琴说:“我的眼睛很大,浴妈妈带着我,我的眼睛里装下了兰州、北京、维也纳、新加坡和悉尼。但我的眼睛又很小,当我想表达感谢和感激时,连一滴眼泪都装不下。”

随着王秋诗老师的结束动作在空中有力一挥,歌声戛然而止,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颁奖的时刻到了。浴辉团长拉着班琴走上舞台,接过两座沉甸甸的奖杯和获奖证书,台下再次响起如潮的掌声。

浴辉激动地说:“十年前,沈阳最好的舞台——盛京大剧院的后台,孩子们攥着我的手直冒汗,歌声一出来,我泪如雨下。今天闻名世界的悉尼歌剧院的灯光落下来,孩子们眼眶红着开口,那声音裹着浑河的潮气,飘得老远。其实哪是我带她们飞啊!是这些透亮的嗓子,拽着我,把沈阳的月光,也挂在了世界的窗台上。”

比赛已经结束,回程的机票已印上了日期,但这个跨越中国东西两区、跨越南北半球的故事却永远未完待续。

相关知识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在悉尼举行
东坝童声,“唱想”未来
圣马可童声合唱团来深
悉尼歌剧院,悉尼市水上的建筑瑰宝,一切源于错误的开始
(国际)中国交响乐团奏响悉尼歌剧院
德国慕尼黑童声合唱团唱响津城
德国慕尼黑童声合唱团亮相成都
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十周年,合唱组曲《湾区印象》首演
“灯塔·光”美歌者童声合唱团十周年专场音乐会在成都举行
香港弦乐团在悉尼歌剧院举行新春音乐会

网址: 一个永远未完待续的故事——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悉尼歌剧院夺奖记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1040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