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法笔锋镌刻城市坐标 “扇阅古今·昆明地名书法展”在云南省文化馆开展

展览现场。实习生张仲伦/摄

当城市地名与书法艺术相遇,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情感的共鸣。8月7日,“扇阅古今·昆明地名书法展”在云南省文化馆顺利开展,展览以扇面为载体,将昆明各行政区、景点、街道等具有代表性的100多个新老地名用书法的形式进行展示。一面面展开的折扇不仅构成了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更将书法家寄托于笔墨的个人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呈现了一张感情丰富、脉络清晰的“昆明书法地图”。

展览现场。实习生张仲伦/摄

步入展览现场,浓浓的墨香味扑鼻而来,200余把挂在墙壁上的折扇组成的书法画卷渐渐映入眼帘,从行政区到地标建筑、从江川河流到大街小巷、从网红景点到烟火夜市……一个个代表性地名在展厅内悉数登场,仿佛编织了一张立体成形的城市网络,在方寸之间展示着昆明的深厚底蕴和城市脉搏。开展当天上午,展览就吸引了众多市民和书法界人士前来观看,并得到充分认可。

观众在现场拍照打卡。实习生张仲伦/摄

本次展览的地名除了以行书、楷书、隶书等主要字体书写外,还有一些地名用“显眼”的字体呈现了别样的风格。策展人郭明超介绍,这些别具一格的作品,采用了小篆、爨体(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云南地区形成的书法字体)等字体进行书写,由郭明超及工作室的20余名学员共同完成,目的是在进一步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彰显书法家创作时的个人情感与对地名的理解。

特点鲜明的作品。实习生张仲伦/摄

用小篆书写的“莲花池”,极具窈窕淑女的美感,用字体特点呈现了莲花池花红叶碧的美景;而极具象形意义的“长虫山”和“牯牛寨”,在创作中将“虫”和“牛”字以书法的形式把具体形象表现出来,既有书法的美感,也加入了一丝活泼作为点缀。

笔墨有浓有淡的“小麦溪”,背后却凝聚着郭明超深厚的个人情感。“小麦溪是我上学的地方,这个地方留给我太多回忆了。”为此,郭明超在创作时有意将“麦”字写淡了一些,制造出麦芒的毛刺感,这既是他创意的体现,也是个人情感的凝聚。

市民和游客在“书法昆明”艺术墙前拍照打卡。图片来源:掌上春城

今年5月期间,昆明老街钱王街路段一面独具特色的“书法昆明”艺术墙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到此打卡拍照,墙上的“昆明”二字正是出自郭明超之手。看似简单的“昆明”二字,却大有门道。郭明超介绍,创作的时候,他有意将两个字写得中间低两边高,从远处看就像一扇正在打开的门一样。郭明超这一极具创意的想法,既打开了游客的视觉之门,也打开了他的创意之门。

在收到热烈反响和广泛肯定后,郭明超决定要用书法艺术让更多人深入了解昆明,本次展览将书法呈现于折扇之上,便是他凭借成功经验后的又一创新实践,同时也成为以折扇为载体展示书法艺术和城市魅力的先例。郭明超表示,昆明能呈现的城市文化和历史元素还有很多,未来,他将继续用书法结合更加新颖、更加丰富的呈现形式,展示昆明的魅力。

展览现场。供图

本次展览由云南省文化馆、云南省书法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委员会主办,昆明市春城书画院承办,在8月7日至8月15日期间持续开放。(昆明信息港 记者王奕然 实习生余娅雯 张仲伦)

相关知识

用书法笔锋镌刻城市坐标 “扇阅古今·昆明地名书法展”在云南省文化馆开展
云南的浪漫昆明分你一半 “书法昆明”文化墙引打卡热
第五届云南省临书作品展在昆明开幕
“2023·云南省第三届小型艺术作品展”在昆开展
第六届昆明美术双年展在云南美术馆开展
川渝三地“情系明月山”美术书法展在四川邻水开展
生命的礼赞!杨文彪书法展亮相湖南省文化馆
乌海市第四届“民族团结进步杯”书法展开展
中日韩书法篆刻作品展亮相昆明
“与古为徒——龙育群书法展”5月18日在湖南省文化馆开幕

网址: 用书法笔锋镌刻城市坐标 “扇阅古今·昆明地名书法展”在云南省文化馆开展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8462.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