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何以成为鲁迅,阎晶明在“大家小书”《经典的炼成》中渐次展开

鲁迅,在这个时代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鲁迅的世界与经典的启示——《经典的炼成》新书发布会日前在首都图书馆举办。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共同围绕《经典的炼成》,深入探讨鲁迅及其作品的影响、如何阅读经典等话题,以经典为引,与现场300名读者共同开启了一场穿越百年的思想对话。

本次活动由首都图书馆、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是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坛”和北京出版集团“大众文化讲座”的重要活动之一。

“一万字,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书写”

阎晶明最新作品《经典的炼成》收录了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研究的随笔十篇。在上辑五篇中,作者独出心裁地对鲁迅作品进行赏析,从解读鲁迅作品中关于金钱的描写到漫谈人物的衣着与性格。而在下辑,作者以严谨扎实的笔触,对《孔乙己》《故乡》《祝福》《野草》等经典作品进行文本细读。由点到面,由文及人,鲁迅何以成为鲁迅,在这本“大家小书”中展开。

书中,阎晶明对鲁迅小说中那些在文学史上有地位、被研究者关注较多的名篇进行逐篇分析,并展开专题性研究。比如谈及《故乡》,阎晶明表示,《故乡》不是只有文字之美与经典金句,它的故事有多重性和复杂性。故事性的叙述、杂文式的议论、散文式的抒情,鲁迅把这三者在几千字内糅合到一起,高超的技法和复合的意蕴,都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研究的课题。

阎晶明

对于名篇《祝福》,阎晶明从小说家写作的视角加以分析:“鲁迅写的是祥林嫂的命运,但作为一个小说家,他并没有从祥林嫂第一次嫁人、不同的转场到最后的死亡这样平铺开来,他用了一种浓缩的方式,让祥林嫂这一生的命运都在鲁镇这个舞台上展现出来。”他强调,改变祥林嫂命运的故事都发生在鲁镇之外,但是祥林嫂的命运交响却完成在鲁镇,这就是小说性与戏剧性。一部中篇小说能用一万字完成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书写,这种浓缩与凝练的写作手法也会带给写作者启发。

“传统小说的写作技法会带给我们什么”

作为经验丰富的小说家,梁晓声对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进行了探讨。对鲁迅的作品,他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关注。

梁晓声

对于细节描写,梁晓声联系自己的写作经历谈到,“鲁迅作品中人物服装的描写和钱的描写,对我们写小说的人是很有启发的,我写了两千几百万字,很少在小说里写到手怎么样数钱,只有在《人世间》里,因为挣钱不容易我写到过。”

梁晓声列举了几个经典案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所写的“排出”九文大钱,又如《祝福》里面描写祥林嫂的眼睛“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他认为,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都是鲁迅文字功底的体现,这样的笔法上承古典小说,从前在四大名著中常常见到。“当代人的写作,风景描写少了,街道描写少了,样貌描写少了,服饰描写也少了,但是心理描写多了一些。”对于这些变化,他指出,鲁迅作品中这种传统小说笔法的可取之处在今天仍有传承的必要,对当代写作亦大有裨益。

“孔乙己的长衫还在当代的青年身上吗”

“孔乙己的长衫”在当代再次成为热词,不肯脱下长衫的孔乙己成为当代许多青年人面临生活困境时的自嘲自比对象。阎晶明表示,长衫在鲁迅笔下变成一个社会身份的符号,变成了一个人的身份和现实处境之间产生差距和错位的标志。对于长衫的书写,来自民间,来自现实,但正是鲁迅有着这样的发现力与概括力。“因为鲁迅的笔触是接地气的,有生活的,因而虽是多年前的经典,却永远让人感到亲近。”阎晶明说。

梁晓声联系自己创作中删改的经验表示,“鲁迅对写文章有一个要求,写后要多读一遍,尽可能删去那些多余的字。《孔乙己》这篇,他几乎做到不多一字,你删不掉它。”这是一篇不可增删的小说,从成文的角度可见功力。联系现今青年面临的困境,他表示能够理解今天的年轻人在艰苦的求学后“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的执念,但如果求职事关家人的生计,他认为,作为成年人,承担责任是比学位学历更为重要的、用来衡量人之为人的东西。

“经典是你正在重读的书”

韩敬群将《经典的炼成》称为“大家小书”,“小书”是说它的篇幅不大,但它是“大家”书写使其内容高度浓缩,是研究智慧的结晶。此外,它的“小”也在于与读者平视交流的姿态。什么样的作家作品可以被称为经典?韩敬群引述了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对于经典的解读,“经典不是你正在读的书,是你正在重读的书”。

韩敬群

对于何为经典,阎晶明在《经典的炼成》中也给出了注解:“经典的最大品质是,可以从一百个方向进入,进而打开一个广大的世界。而作为一位经典作家,鲁迅的任何一面甚至一个点,都可以是无限拓展的话题。”

对于经典的阅读方式,梁晓声表示,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我还是学生时,经常和老师讨论,那是一种享受;在北京语言大学做老师的时候,又经常跟学生讨论,我也非常享受。后来退休之后,跟儿子讨论;到最后,变成自己和自己反复讨论。”经典作品具有历久弥新的魅力,就在于在不断的阅读和讨论中,可以获取以前不曾看到的、不曾得出的结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路艳霞

相关知识

鲁迅何以成为鲁迅,阎晶明在“大家小书”《经典的炼成》中渐次展开
聚焦鲁迅的世界与经典的启示 《经典的炼成》新书发布
“名家讲经典” 阎晶明再解鲁迅小说《祝福》
阎晶明解读鲁迅小说《祝福》:“这是一篇评论故事的故事”
鲁迅杂文的抒情性
《呐喊》出版100周年,专家共话“鲁迅式的文艺复兴”
再谈《祝福》:悲惨的人生故事变成悲壮的命运交响
大学教授走进高中课堂 带读“鲁迅经典”
《鲁迅的朋友圈》出版发行
鲁迅书单

网址: 鲁迅何以成为鲁迅,阎晶明在“大家小书”《经典的炼成》中渐次展开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810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