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技艺新表达 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解锁文化传承密码

8月5日,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品中国非遗 游古都西安——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在西安集结开启。来自全国40余家媒体的记者及文旅领域知名达人汇聚古城,深度探访西安非遗,解锁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交融的独特魅力。

活动首日,媒体团穿梭于七大非遗体验点,沉浸式体验面塑制作、传统缠花、半生缘盘扣制作三大特色非遗技艺。在与非遗传承人的对话中,亲手打造非遗好物,触摸千年文脉肌理,见证西安非遗保护与创新的生动实践。

在莲湖精巧面塑体验现场,西安市非遗“面塑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倍源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这位80后青年自幼浸润于面塑艺术,尽管在日本雕塑专业求学期间曾参与“火影忍者”“海贼王”等国际知名动漫制作,归国后却毅然投身家族传统技艺传承。

凭借精湛技艺,张倍源在2024年获评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与光明网联合主办的“中国年度非遗人物100名”,其作品更登上国家级舞台——2024年央视春晚,他创作的面塑龙辰辰惊艳亮相,让世界领略面塑艺术的奇妙;他不仅担纲央视节目《别开生面》《无界长安》的画面设计、道具制作及主演,更在2024微博之夜带来精彩演出。

张倍源将动漫元素与传统技法相融合,赋予面塑作品鲜活的时代气息,其《舞全运》系列等作品,既传承传统精髓,又彰显现代创意,在各大博物馆与展览中备受瞩目。如今,他通过开设面塑课程,让这项千年技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在传统缠花展区,第四代传承人孙莹以“指尖上的艺术”诠释非遗之美。作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孙莹多次为外交部制作对外礼品,其传承的缠花技艺可追溯至唐宋,并于2025年入选市级第七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门融合绘画、剪纸、刺绣等多种工艺的“立体绣花”艺术,在她手中绽放新姿。其作品不仅被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市非遗博物馆永久收藏,更走出国门,在日本举办作品展,并作为外交伴手礼亮相国际舞台。从西部文博会到丝路春晚,从高校非遗工坊到社区展演,孙莹以多元形式推动缠花技艺的活态传承。

在陕菜博物馆,“千年陕菜,国潮之源”的文化体验画卷徐徐展开。博物馆通过实物陈列、多媒体互动、大师现场展演等形式,将陕菜的历史脉络、烹饪技艺与文化内涵生动呈现,让媒体团在器物、溯源、研学、品鉴中,感受陕菜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样,承载百年匠心的李记搅团,作为市级非遗项目,其制作技艺历经四代传承,以玉米面为原料的特色小吃,每一口都饱含岁月的醇香。

作为西北地区首个挂牌的非遗专题馆,西安市非遗博物馆珍藏着众多非遗瑰宝,成为展现西安非遗全景的重要窗口。

长安旗袍制作技艺自清晚期发端,一针一线勾勒东方美学,于2025年入选西安市级非遗名录;“半生缘盘扣制作”非遗项目将长安元素融入传统工艺,以时尚设计让非遗从衣襟走向艺术舞台。几代人传承的非遗工艺,衍生出原创手工盘扣系列,在赛事与市场中屡获赞誉,并多次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出访各国及展示展览。

活动高潮当属西安鼓乐东仓乐社的震撼演出。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西安鼓乐,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东仓乐社传承隋唐古乐,以“坐乐”“行乐”两种形式,演绎《将军令》《群英宴》等经典曲牌。

该乐社传承人赵筱民是西安鼓乐“一代宗师”赵庚辰先生的次子、嫡系传人。作为陕西省及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代表性传承人,他精通鼓、铜器、笙等多种乐器演奏,同时多年来致力于西安鼓乐的传承与传播,曾赴德国、日本等国参与文化交流活动。

鼓乐声声中,数十种传统乐器交织,严谨宫调与复杂节奏重现千年前雅俗共赏的音乐盛景。乐社坚持每日排练,并通过校园普及、数字化存档等方式,让古老音律在当代焕发新生。当《尺调坐乐全套》的旋律响起,媒体团仿若穿越时空,对话历史。

此次“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以沉浸式体验与全媒体传播,立体化展现西安非遗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动能,助力西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持续闪耀。

(秦毅、赵楠)

相关知识

173项 西安年活动来了 “新春文旅盛宴”点亮火红“西安年”
当非遗遇上春天:传统文化绽新颜 解锁文旅新玩法
173 项活动开启“西安年”新春文旅盛宴
创新,解锁非遗“破圈”密码
微雕里的文化密码:李铭的非遗传承与文创实践
秦腔“创新展演” 非遗“焕新破圈” 激发西安文旅市场新活力
传承经典·向新长安丨惠敏莉: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西安不断推陈出新
文化中国行 | 海南非遗加强活态传承、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焕发新活力 非遗正青春
通辽市科尔沁区:解锁非遗的“流量密码”
文化中国行|千年荣昌陶的文化新神韵

网址: 千年技艺新表达 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解锁文化传承密码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7694.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