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幅珍贵照片,揭开“巴黎隐士”米兰·昆德拉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隐身作家”,三十七年来,昆德拉一直拒绝在媒体上公开露面,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这三十七年来也鲜少有照片流出。直到2023年7月11日,昆德拉逝世的消息传出,让世人重新将好奇的目光投向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近日,米兰·昆德拉夫妇多年挚友、法国作家弗洛朗斯·努瓦维尔所著的《写作,多么古怪的想法!》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这部作品聚焦米兰·昆德拉晚年生活与精神世界的作品,以独特视角为读者揭开这位“巴黎隐士”的神秘面纱。

弗洛朗斯•努瓦维尔是法国《世界报》文学增刊副主编。曾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萨克•辛格、美国歌手妮娜•西蒙撰写传记,获传记文学奖。弗洛朗斯•努瓦维尔和她的丈夫马丁多年来是昆德拉夫妇“文学小圈子”的固定成员,她陪伴着昆德拉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路。这本书的标题读起来或许有点奇怪,但实际上书的标题来源于昆德拉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这本书的开头始于2020年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病重的昆德拉居住在雷卡米埃大街的公寓里,这时的昆德拉已经认不出弗洛朗斯了,他对她用捷克语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让弗洛朗斯措手不及,她回答说:“嗯,米兰……我写作……”,长久的沉默后昆德拉说:“写作,多么古怪的想法!”随后,他最后一次在活页本上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落下他的名字,到了最后一笔,他调皮地连上一根线,线的末端画了一只眼睛。

关于米兰·昆德拉的传记不少,不过昆德拉对于作家传记有过一段辣评:“我厌恶把鼻子伸到伟大作家珍贵的生活中去,任何一个传记作者都不可能揭开我私生活的面纱。”《写作,多么古怪的想法!》和传统的传记不同,这本传记并非仅基于围绕昆德拉的资料和文学研究而成,还基于她与昆德拉夫妇长年的友谊,她的笔下绽放了无数与昆德拉共度的快乐时光,细腻呈现了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对父亲的深情、内心的恐惧以及对故乡布尔诺的眷恋,让公众得以窥见这位文学大师作品之外的真实情感。本书结合昆德拉的重要文本,以及众多知交故友的访谈资料,将其创作与生活紧密交织。法国《世界报》评价其如同"双重入口的建筑",既呈现作家人生,也解读其“以不妥协方式感受世界”的作品。本书的责编张鑫认为:“一个个小标题像拼图的碎片,打破时间、地理和叙事的顺序,如一条蜿蜒分岔的小径,让我在跋涉后得以窥见‘大作家’身份之外的昆德拉和他不曾轻易吐露的真实感情:他的恐惧,他的爱,他的音乐,他的画,他在生命最后几年那些动人的瞬间——作为一个‘人类’的昆德拉。”

笑和遗忘是昆德拉作品的两个重要主题,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昆德拉走向了遗忘,他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写过的书,也忘记了他忘记的东西,昆德拉问:“我的故事,什么故事?我还写过书吗?也许吧。我记不得了。”努瓦维尔写道:“我会想他应该是离开了,也许是到达了一个凡事凡物都没有重量的地方。”2022年,昆德拉已经失智,不说话了,也没有了反应,弗洛朗斯和丈夫马丁请了一位钢琴家,弹奏了昆德拉十四岁时写作的曲谱,并用手机播放录音给昆德拉听,“米兰好像听进去了,他的目光几乎是欢快的。”1分21秒的录音,好像连通了过去,连通了捷克、布尔诺和昆德拉的童年。

流亡法国后,在雷恩,米兰给薇拉画的第一幅画

《写作,多么古怪的想法!》中收录了一百余幅珍贵图片资料,其中既有昆德拉与父母和妻子薇拉的大量生活照,展现他在布拉格和流亡法国后的点点滴滴,也收录了昆德拉与尤内斯库、菲利普•罗斯等知名作家、艺术家的合影,展现他作家生涯的起承转合,此外还有他家中收藏的画作、他为自己的作品绘制的封面图以及他创作的曲谱,展现他丰富的艺术与精神世界。这本书里有很多昆德拉所做的画,责编张鑫给根据这些画总结出了一个他钟爱的主题并将之称作“挖眼人”,作者努瓦维尔将这些画作视作对昆德拉文学“挖眼自观”的一种隐喻:“一个男人挖出一只眼睛。为的是能够亲眼——真正用他自己的眼睛——看到他平素从来看不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他自己……这是米兰·昆德拉的画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也许是对整个文学的隐喻:将自己的眼睛放置在一定距离之外。微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相关知识

米兰·昆德拉传记新作上市
流亡作家、告密者、当代隐士……谁是米兰·昆德拉?
寻找昆德拉的另一面 | 米兰·昆德拉逝世
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曾多次获诺奖提名
米兰·昆德拉: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告别米兰·昆德拉|面孔
米兰·昆德拉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现代人的困境
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
米兰·昆德拉十多部作品数十年在中国出版 赵武平:“这是一种罕见的文学现象”
诺奖为何错过米兰·昆德拉?

网址: 近百幅珍贵照片,揭开“巴黎隐士”米兰·昆德拉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654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