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为何独爱山水,痴迷到写下这般绝赞?

咱都知道徐霞客,那可是古代旅行界的 “大神” 啊!他一生踏遍天下险峰,在黄山时,更是发出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这样的赞叹。可你有没有想过,他为啥对山水痴迷成这样呢?今天咱就来唠唠。

徐霞客出生在一个富庶家庭,打小就聪慧过人。那时候的孩子,大多都奔着考取功名这条路去,可徐霞客不一样。他自幼就厌恶官场,对那些古史地理、山海图志的书籍,反倒痴迷得不行。你想啊,别的孩子摇头晃脑背八股文,他却捧着地理书,眼睛放光,这画面是不是挺有趣?在他 15 岁的时候,也试着去考功名,结果没考上,估计他心里还暗自松了口气,这下好了,终于能彻底放飞自我,投身山水之间啦。

他为啥这么痴迷山水呢?我觉着啊,首先得从他读的那些书说起。那些地理古籍里,描绘的山川河流,在他心里种下了好奇的种子。他发现书里对山川的记载有不准确的地方,这可不得了,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就想着亲自去看看,这山河到底啥样。你看,这种对真相的执着追求,就像小火苗,越烧越旺。

再者,徐霞客生活的那个明朝后期,社会环境也对他影响很大。当时商品经济发达,社会上透着一股追求个性解放的劲儿。手工业里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对科学技术有了新要求。像李时珍编《本草纲目》,宋应星写《天工开物》,大家都开始关注实际的东西。徐霞客也受这股风气影响,觉得去探索自然,远比在官场混日子有意思多了。而且那时候政治腐败,他身边不少朋友是东林党成员,有的还被宦官迫害致死,这官场的黑暗,让他对仕途彻底没了念想,转身就投向了山水的怀抱。

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徐霞客的母亲。母亲看出儿子对山水的热爱,不仅不阻拦,还鼓励他出去游历。在徐霞客要出门的时候,母亲亲手为他缝制帽子,也就是 “远游冠”,这一针一线里,满满的都是对儿子的支持。有这样开明的母亲,徐霞客才能毫无顾虑地踏上旅程。

徐霞客的游历,可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他出行特别简朴,“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累了就睡船上、睡山洞,实在没辙,就找地方借宿。就这样,他花了 30 年时间,足迹遍布 21 个省份。他每到一处,不管多累,都会把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就说他去雁荡山,为了探明雁湖位置,那可是以身犯险,差点坠入百丈悬崖。这种对探索山水的执着,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在我看来,徐霞客对山水的痴迷,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山水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在那变幻莫测的山川河流中,他能找到内心的宁静,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孔子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徐霞客就是那个既知且仁的人。他在山水间,感悟着自然的奥秘,也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徐霞客踏遍天下险峰,对山水的痴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故事,就像一本生动的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对梦想、对自然的热爱能达到怎样的程度。希望大家都能从他的经历里,感受到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如果觉得这文章有意思,就请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愿你往后的日子也能像徐霞客探索山水一样,充满惊喜,一路发财!

相关知识

蝴蝶为何独爱一枝花
墨方这家属感真是让我痴迷到极致了!
刘诗诗 物是人非,鹫儿早已不是小孩子,对师傅痴迷到走火入魔
我爱徐霞客,拂衣竟裹粮
任正非为何独爱《大秦帝国》?
世人皆言痴者有福,他却以这般结局收场…
这下明白哥哥为何独宠小夭了吧
全球连线|法国“琴痴”小哥江西山水间觅知音
奇人奇书——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也迷路,《徐霞客游记》如何写哀牢山之行

网址: 徐霞客为何独爱山水,痴迷到写下这般绝赞?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587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