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 新华纵横(成品)

【标题】“丑”韵新声:高甲戏的岑兜振兴记

【导视】

(同期)这个村庄是“戏窝子”,加上是高甲戏发祥地,我非常感兴趣。

(同期)学了三年。在这里的学习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到艺校的学习就比较轻松,后面就选择从事这项工作。

(同期)乡村要振兴就要挖掘本地的文化内涵。高甲戏品牌是我们村庄共同的魂,所以我们一直要把这个高甲戏(传习班)办好,传承下去。

【解说】高甲戏发源于福建闽南地区,在泉州、厦门等地流行广泛。这一表演艺术以丑角戏居多,惯用丑角演绎人生百态,博采众家之长又独树一帜,极富闽南传统特色。

高甲戏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世纪60年代,高甲戏《连升三级》《笋江坡》等剧目晋京演出,引起轰动。如今,高甲戏守正创新,继续焕发艺术魅力:《大河谣》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围头新娘》获“五个一工程”奖;《连升三级·求亲》入选中国戏曲百戏盛典;《审陈三·探牢》入选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

【解说】每到节假日,高甲戏的发源地——泉州南安市岑兜村常常戏音不绝,热闹非凡。稚气未脱的小演员演出时,总会吸引很多游客驻足欣赏。这些小演员来自村里的高甲戏传习班。

【同期】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

游客每次来的时候,会去找我们那些小娃娃,看他们表演、练功,我看了非常骄傲,非常高兴。

【解说】高甲戏以“丑”名世,但又雅俗共赏。高甲戏的丑角有男女丑之分。男丑分文丑、武丑,还可细分为长衫丑、短衫丑、师爷丑、公子丑等;女丑则有夫人丑、媒人丑、老婆丑、婢丑等。每个丑角有各自的表演程式。

十几年前,岑兜村一度面临戏曲人才严重断层的困境,在多方努力下,岑兜村委会联合岑兜小学,聘请专业老师,于2015年创办高甲戏传习班,并持续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为高甲戏培养新生代传承人。

【同期】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

这个村庄是“戏窝子”,还加上是高甲戏发祥地,我非常感兴趣。孩子这么多,一下招生五六十个, 我也是很(有)兴趣培养这些戏苗。

【解说】林国春出生于戏曲世家,长期以来,一直在闽南地区从事戏曲的表演和教学工作。在岑兜村委会的盛情邀请下,他成为了高甲戏传习班的一名老师。

【同期】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

主要是教腰腿功、毯子功、把子功、还有身段功。学唱戏一定要从娃娃开始抓,腰腿也会比较软。

【现场同期】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

一,二,三,四……脚尖竖立,脚尖竖立,脚指头、脚面都要过去。

【解说】在林国春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开展学习训练。

【同期】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

练腰腿功,压的时候会疼,孩子一疼他就受不了,我要用方法让孩子慢慢适应。很疼的时候我会少(轻)点慢慢给他压,今天压一点点,明天压一点点,孩子一天比一天爱练了。

【解说】经过十年的坚持,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已经走出了近300名高甲戏新苗,其中多人活跃在各家剧团。几套动作、几出唱词的记忆,换来的是小学员们的技艺日益精进,以及年轻一代对高甲戏的认知和喜爱。

【同期】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

我教了一年之后,然后开始排戏,排的第一出戏是《收水母》。观众包括其他的嘉宾来看了都非常喜欢,非常爱看。学生的家长跟其他的(村民)都非常(认可),让孩子再继续学习下去。

【解说】高甲戏传习班为当地戏曲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岑兜村的高甲戏文化氛围又日渐浓厚起来。

【同期】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学员 洪诗博

我演的是丑角,是搞笑的,有点好玩。

【解说】林国春的家在漳州市龙海区,距离岑兜村有上百公里,当年交通不发达时,由于路途遥远他曾选择离开。

【同期】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

我一来的时候就是路途很远,交通不方便,最起码都要转好几次的公交车,一来到这边起码要有四个小时。我一来看孩子,孩子一直哭,一直说老师你一定要来,当时我心里很难受,看到孩子抱着我哭,说老师你怎么不来啦,我连话都说不出来。

【解说】作为孩子们戏曲学习的“引路人”,在不知不觉的教导和陪伴中,林国春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面对孩子们的信赖,他深受感动,于是下定决心继续留在岑兜村,培养出更多的“戏苗”。

【现场】

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文祥。

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早期学员 洪文祥:林老师。

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早期学员 洪文祥:林老师好!

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你好。现在在惠安高甲(戏剧团)怎么样啊?

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早期学员 洪文祥:平时练功排练,然后参加下乡演出。

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很辛苦哦。

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早期学员 洪文祥:我就是把它当作一种乐趣,我比较喜欢这种感觉。

【解说】洪文祥是传习班最早的学员之一。初中毕业后,怀揣戏曲梦想的他报考了艺校,现在已经是惠安县高甲戏团的一名专业演员。

【同期】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几个动作,包括唱,非常优美,非常漂亮,他们需要练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同期】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早期学员 洪文祥

学了三年,在这里的学习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到艺校的学习就比较轻松,后面就选择从事这项工作。

【解说】高甲戏传习班给岑兜村的孩子们提供了了解、学习高甲戏文化的窗口,很多孩子经过长期的训练,像洪文祥一样,最终从事高甲戏的表演工作。

【同期】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早期学员 洪文祥:这个是我演出的视频。

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这不简单,进步很多了。非常棒!

【解说】长时间扎根在岑兜村,林国春也早已融入这里的生活。他见证了这里戏曲文化的复兴,也切身感受着乡村面貌的变化。

【同期】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高甲戏传习班老师 林国春

2015年来的时候这边房子都是倒塌的,外面草很多,路也不平,通过这几年的建设,你看非常漂亮。这几年把村庄里面改成一个高甲戏的户外博物馆,非常有高甲戏的特色。

【解说】近年来,岑兜村以戏曲文化为依托,因地制宜,在村里打造了高甲戏户外博物馆,规划了“凡音之起”“戈甲天下”“丑园”等10个点位。生动的高甲戏壁画、逼真的艺人雕像、保存完好的旧戏馆等元素,让游客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岑兜村的历史和高甲戏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演变,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同期】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党总支书记 洪安平

乡村要振兴就要挖掘本地的文化内涵。高甲戏品牌是我们村庄共同的魂,所以我们一直要把这个高甲戏(传习班)办好,传承下去。

【解说】在岑兜这个“有戏”的古村落,红砖瓦墙之间,戏音未了。从娃娃戏班到戏曲文化地标,高甲戏文化在坚守和传承中,再一次鲜活起来。如今,越来越多高甲戏的“戏苗子”,从这个曾经的“戏窝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在历史的沉淀中,岑兜村正上演一出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发展的大戏、好戏,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崔月平

记者:林凯

配音:姜语桐

包装:夏勇

素材支持:南安市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相关知识

2023年8月29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8月26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6月11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6月27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11月27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5月17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10月25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2月22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9月25日 新华纵横(成品)
2023年7月17日 新华纵横(成品)

网址: 2025年8月2日 新华纵横(成品)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520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