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江苏 风雅德比|彭城雄魄VS广陵清音:双城山水含韵,诗魂风雅千年

交汇点讯 徐州城头风起,云龙松涛如诉。夏日热浪随着台风“竹节草”的离去而消弭,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赛第八轮,徐州队与扬州队的对决,即将在徐州市奥体中心重燃战火。

两座古城,隔着千年运河相望,其山川风物、文采风流,皆在诗人墨迹中凝结成永恒的光斑,让我们以诗为刃,让山河气韵、文脉精魂在文字里激荡一回。把“明月如霜,好风如水”的彭城旧影交于扬州,让“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州烟波在徐州记忆中潋滟生光。

山川寄情

徐州的山,是大地深沉的脊梁,它沉默如凝固的时光,却无声间承载起千年的情思。云龙山如蛰伏的苍龙,蜿蜒于古城之南,当年东坡先生在此驻足,留下“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的悠然吟唱。

登临放鹤亭远眺,九里山静卧城北,楚汉鏖兵烽烟早已散去,只留下“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的苍茫余韵。

彭城诗人陈师道说,“云龙峰十丈,泗水练千寻”,那山形之雄浑,水色之明净,早已化成了灵魂深处可倚靠的厚重屏风。山势自不言语,却稳稳托住无数过往,成为心灵深处可倚靠的厚重屏风。

扬州的山,是江南温润的眉黛,藏着文人的风骨与哲思。蜀冈横亘城北,“冈峦起伏,状若游龙”,自古便是城市的文化根脉。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在蜀冈之巅建平山堂,凭栏远眺,见“远山来与此堂平”,遂题下“平山堂”匾额,留下“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的名句,将江南山水的朦胧之美写入永恒。

苏轼亦曾登临蜀冈,在《西江月·平山堂》中追忆恩师:“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千年之后,蜀冈的清风里仍回荡着文人相惜的温润余韵。登临观音山,极目处沃野平畴如绣,运河如带,恰是杜牧笔下“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朦胧诗境。山色空濛处,蕴藉着千年文脉的柔韧风骨。

水韵流芳

山是城市的风骨,水是城市的血脉,运河则是城市最澎湃的乐章。

扬州的水,荡漾着江南的婉转清音,藏着江南的精致与闲逸。瘦西湖的支流蜿蜒入巷,这条“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长湖,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杰作。

清代诗人汪沆曾咏叹:“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湖岸的长堤春柳如绿帘轻垂,五亭桥似莲花绽放,白塔倒影映清波,每一处景致都如诗如画。

杜牧笔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意境,姜夔曾见“波心荡,冷月无声”的画境,至今仍在桥畔的月色中流转。

古运河穿扬州城而过,自春秋开凿至今,已流淌两千五百余年,见证了“商船日夜来往,络绎不绝”的繁华。先有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帆影远去。

后有白居易见运河码头“帆樯林立,商贾云集”,写下“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故国绕惊流”的赞叹。

徐州的水,宛如岁月写就的绵长诗行,流淌着北地的雄浑血脉。故黄河穿城而过,昔日汴泗交汇处,千帆竞发的盛景虽逝,苏轼笔下“澹澹长河水,飞飞轻鹭起”的生机犹存。

云龙湖波光潋滟处,依稀可见“放鹤亭前水似苔”的清幽倒影,湖光山色间沉淀着“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的天然意趣。

元代萨都剌行经此地,慨叹:“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千年逝水淘尽多少英雄豪杰,“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悠悠运河之水,浸透了两岸,滋养了文思,在徐州自然交融。

园景生姿

园林亭台,是给城市山水精心点染的灵韵,皆是凝固的音符。扬州的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结晶,藏着中国人对生活美学的极致追求。

个园内“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修竹万竿摇曳着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墨痕。

何园则以“廊”闻名,复道回廊贯穿全园,“人行其中,雨不沾衣,日不曝体”,更有“月洞门框景、水中月倒影”的精妙设计,被称为“晚清第一园”。

园内的片石山房,传为石涛和尚叠山遗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小中见大的意境里,藏着扬州文人的宇宙观。五亭桥畔白塔玲珑,恰是“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的诗意凝结。园林成为扬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立体诗篇。

徐州的园,铭刻着历史的风霜印记。苏东坡对放鹤亭情有独钟,钦慕张山人“窈窕山头井,泉分石底清”的隐逸情怀。

这亭台,曾见证苏轼与山人的情谊,也承载了无数人对林泉高致的向往。再访快哉亭,东坡先生再难抑心中畅快:“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浩然正气与快哉长风,不正是园林所寄寓的胸襟与风骨的生动写照?燕子楼头,见证了关盼盼“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的孤清守望,朱栏犹在,秋月如霜。

张伯英碑园内翰墨飘香,金石铿锵,无声诉说着“彭城自古多奇士”的雅韵风流。

人文铸魂

山水园林所滋养的,最终是沛然充塞于两座运河城市之间的人文魂魄。

徐州的人,筋骨里熔铸青铜般的烈性。戏马台前松柏森森,项羽在此悲歌别姬,鲜血浇灌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气节,“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诗句又为这气概注入了悲壮的血性。

徐州风土,铸就了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雄浑气概,时至今日,《大风歌》的雄浑仍在汉宫回响。千年浸润,这力量也悄然渗入儿女情长,如燕子楼中关盼盼的深情守望,被白居易感怀为“满窗明月满帘霜”,一腔坚贞,冰清玉洁。

徐州的精神,正是如此刚柔并济,既如李商隐笔下“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诸”的壮烈,亦包含“龙媒旧是彭城客,带得春风入故乡”的温情。

扬州的风雅,从来不只在山水园林,更在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梅花岭上香雪如海,史可法衣冠冢前白梅胜雪,映照着“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的丹忱。

大明寺钟声悠远,鉴真东渡的孤帆曾载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佛心远播。王士祯吟咏“绿杨城郭是扬州”的温雅,汪中书写《广陵对》的孤愤,皆汇入这方水土的文脉长河。

欧阳修在扬州“宽简治政”,建平山堂供百姓休憩,留下“与民同乐”的为政之道;苏轼两度莅扬,疏浚运河、兴修水利,在《答扬州刘原甫》中写下“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的民生关怀。

当云龙山最后一缕夕照漫过平山堂的楹联,两座城的诗魂在暮色中遥相辉映。徐州铜铁般的筋骨里,熔铸了“大风起兮”的雄浑;扬州流水般的肌理中,浸润着“玉人吹箫”的温润。

千载诗篇如运河之水贯通南北,在“楚韵汉风”与“淮左名都”的交响里,文字在时空铜镜上刻下的那道寒光,能刺破岁月尘埃,照亮你我共同的来路与归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刚 李鑫津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知识

水韵江苏 风雅德比|彭城雄魄VS广陵清音:双城山水含韵,诗魂风雅千年
风雅宋“潮”,来之江欢度宋韵团圆年
戏曲元宵晚会,水韵江苏·梅香泰州
纪念风雅盛事“红桥修禊”,“今日扬州”主题诗词开始征稿
《戏韵端阳》:园林唱和,风雅妙趣
张含韵《韶光》彩排路透曝光,今晚江苏卫视等同步直播
陈铎丁建华任志宏发声,《话说“水韵江苏”》好听
首届“水韵江苏与世界的对话”友城绘海外巡展成功举办
张含韵孟佳实际关系 张含韵孟佳实际关系好不好
“欢乐春节·水韵江苏”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网址: 水韵江苏 风雅德比|彭城雄魄VS广陵清音:双城山水含韵,诗魂风雅千年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5063.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