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来楚生辞世50周年,80余方篆刻精品展示其高超技艺

来楚生(1903年—1975年)是20世纪海上知名书法家、篆刻家,书、画、印兼擅,风格鲜明。今年是来楚生辞世50周年,近日,“宝甓斋藏来楚生先生作品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对外展出,呈现来楚生的篆刻、书法、绘画及篆刻理论研究等各类作品共150余件。与展览同时启幕的还有《宝甓斋藏·然犀室印迹》新书首发揭幕仪式,该书展现了来楚生弟子、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收藏的80方来楚生篆刻精品,涵盖其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不同时期的创作。

来楚生先生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上海文史馆馆员。其挚友唐云曾评价他:“画从书法得来,清新横逸;刻则运刀如笔,饶有奇致,皆不涉前规,开生面者也。” 宝甓斋则是来楚生弟子,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的书房斋号。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展览以童衍方珍藏的近八十方来楚生代表性篆刻作品及众多书画佳作为脉络,不仅展现了来楚生的艺术风范,也展示了他与童衍方之间珍贵的师生情谊。

展览海报

童衍方作为来楚生的入室弟子,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批艺术品,并以精准的洞察力深入解析恩师的艺术成就。他希望来楚生先生的艺术被更多人看见。童衍方说,“今年是来楚生先生逝世50周年,来楚生先生是一个全能的书画艺术家。这批藏品都是我收藏的,我这次筹备这一展览(的初衷),一是纪念,一是推动,一是传承。”

展览现场,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致辞

来楚生在花鸟画坛独树一帜,多作写意花鸟鱼虫,尤以小品见长,笔墨简练、清新横逸。其草书与隶、篆亦广受赞誉,风格刚健婀娜、平正憨辣、气势磅礴。而他的篆刻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佛像、人像、花卉、草虫及成语故事等,不落前人窠臼,其中肖形印别具一格,形神兼备。

对于来楚生的篆刻,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表示,“他的篆刻艺术在汉隶的基础上,吸收了明清流派的刀法,又受到吴昌硕的影响。但他与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又有所不同,比如在古玺印方面,他入古而出新,形成了自己别出心裁的艺术语言。”

展览启幕现场同步举行的还有《宝甓斋藏·然犀室印迹》新书首发揭幕仪式。该书是童衍方从其收藏中精选来楚生先生80方篆刻精品,通过原始影像与原色印谱呈现,为观众打开了一扇近距离感受海上名家艺术的窗口。

展览将展至8月7日。

延伸阅读:

楚公印艺

来楚生(1904.1.6—1975.2.5),原名稷勋,号然犀、楚凫、负翁、一枝、非叶、怀旦等,晚年易字初生,亦作初升,书斋名有安处楼、然犀室。浙江萧山人。他的篆刻在取法秦汉之余兼及晚清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作品风格更近吴昌硕,但他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意,在吴氏审美的基础上,走出了另一种样式,开一代印风,使篆刻更具艺术性,更多些浪漫色彩。同时,来先生在书法、绘画领域造诣都极深,风格鲜明,是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堪称书画印三绝的艺术家。

中年时期的来楚生在家中治印

我的老师童衍方先生受业于来楚生,童师在与弟子们谈起楚公时,都是称呼“来先生”,以至于童师的弟子们也多这样称呼。笔者有幸于童师处得观大量来先生的书画篆刻精品。

来先生少年时便热衷于书画刻印。1917年,来先生入杭州宗文中学,在美术老师樊羲臣指导下学习,这期间的学习,相对更多应该是绘画。1922年,来先生中学毕业,曾欲报考北京大学法律系,在错过报名时间后寓居北京数月,期间经常与人到著名画家金城家中学画,可见来先生早期更热衷于绘画的学习。对于青年来楚生,绘画意识的提高及不同技法的学习,无疑是非常宝贵的。之后转至上海,考入上海美专。这一阶段是来先生系统学习书画篆刻的重要时期。当时他与作为教员的潘天寿先生关系极好,两人年龄相差不大,又曾就读于同一所中学(中学时便经常一起研究书画篆刻),亦师亦友。在长期的交流中,来先生受到了潘氏不小的影响,其中应该有吴昌硕艺术审美的方面,还会有师古而不泥古的创新思想方面。这些影响都可能会潜移默化一位艺术家的一生。

来楚生绘画作品

来楚生绘画作品

来先生毕业后回到萧山,1933年迁居杭州。1935年10月15日,由王一亭、诸闻韵、潘天寿、樊羲臣代订“来楚生绘画篆刻例”,刊登于《东南日报》副刊《金石书画》(余绍宋主编),收件处为杭州王星记扇庄。由此润例不难看出,彼时来先生以绘画为主,润金最高,篆刻亦为能事,但明显低于绘画,书法则未单独订润,可见当时来先生绘画作品的水准更为世人认可。代订润例的四人,前三皆为吴昌硕弟子,知名度颇高,可见来先生与吴门弟子交情颇深。是年加入“莼社”,每周雅集,社友有潘天寿、唐云、姜丹书、潘臣青、范德楷、申石伽等。1938年移居上海,与唐云诸友切磋艺事,结为知交。先后任教于新华艺专(篆刻课)、上海美专(国画课),后以书画篆刻鬻艺于海上。1946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并获成功。1947年,《然犀室印存》问世,标志着来先生的艺术创作步入新阶段。1949年,《然犀室肖形印存》成谱,来氏之名更盛。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成为画师。1975年过世。

来楚生的篆刻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早期探索阶段,约二十初岁至四十岁,尚处于学古、拟古阶段,尝试多样,渐成风格。中期成型阶段,约四十岁至六十八岁之前,广收博纳,风格形成,然相对晚期来说尚多一些平正。晚期成熟阶段,六十八岁以后,印风雄强豪放、苍茫老辣,臻于艺术巅峰。

来楚生篆刻作品

晚清至民国的篆刻巨匠如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齐白石,篆刻作品别开生面,各成流派,但皆不甚措意于总结梳理,未能留下系统的论述,偶有灼见今人亦仅可于印款、札记中零星见之,实为憾事。相较于前贤的“作而不述”,来先生在留下大量精品印作之余,还撰写了一部篆刻学习的理论著作,即《然犀室印学心印》。基于他对篆刻的理解,这部书较为条理地论述了篆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是先生一生创作经验的提炼与总结,见解独到。

《然犀室印学心印》手稿

来先生此著作,从创作者的角度,以过来人的口吻,用朴实简练的语言,阐述了他对于篆刻学习、创作的理解,指出了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建议方案,每篇皆言之有物,无丝毫故弄玄虚。读后可知非精于此道、深知甘苦者,断不能有如此见地,同时亦可更好地理解来先生的篆刻创作思路及表现技巧。

(本文摘编自《楚公印艺探赜——来楚生篆刻的汲取与创新》一文,作者冯磊系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

相关知识

在深圳看蔡楚生艺术回顾展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80余件钧瓷精品在沪展出
四院联展展出精品80余件
“蔡楚生的艺术人生”开展
80余件钧瓷精品在沪展出 “出窑万彩”蕴藏工匠精神
河南工艺美术大师80余件钧瓷精品亮相上海,件件惊艳!
篆刻书法大师童衍方:金石为骨 笔墨传魂
纪念李小龙逝世50周年 李小龙等身大小雕塑亮相洛杉矶
百余件精品力作亮相龙华 展现篆刻艺术魅力
西泠印社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 同步展李苦李篆刻作品

网址: 纪念来楚生辞世50周年,80余方篆刻精品展示其高超技艺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462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