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瑜的戏路:多半是铁梅,捎带点荀香

在刘长瑜的艺术生涯中,两个元素几乎贯穿始终,无法割舍——李铁梅与荀派。前者让她声名远扬,成为时代的象征;后者则是她表演艺术的根基,塑造了她独特的京剧风格。

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概括刘长瑜的一生,那便是李铁梅和荀派。李铁梅,作为时代的“革命符号”,在1964年,她年仅19岁便在京剧现代戏《红灯记》中成功塑造了这一角色。她扎着红头绳、清亮激昂的嗓音和那个标志性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旋律。那时候,样板戏是文化的象征,而她便是最鲜明的标志之一。

另一方面,荀派则深深烙印在她的艺术血脉中。13岁时,她拜入荀慧生门下,学习其精湛的演技。从《红娘》的娇俏灵动,到《金玉奴》的悲欢交织,荀派的“美、媚、脆、锐”的表演精髓早已深入她的骨髓。两个关键词,一是她叩开时代大门的先锋旗帜,一是她为艺术殿堂构建的基石,共同缔造了京剧舞台上独一无二的传奇。

她从小便在戏校里勤学苦练,拜的是荀慧生先生的弟子,按理说应当是荀门花旦的一员。当时,科班生活艰苦,需要吊嗓子、压腿、练身段,每一招一式都要向荀派的风格靠拢。荀派讲究“藏”,眼波流转中藏着心思,唱腔里透露出三分娇憨与七分机巧。像《红娘》中的那句“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气口转得柔和,尾音带着勾人的甜,尽显内敛的魅力。

然而,真正让刘长瑜名扬四海的,并不是她在荀派花旦上的造诣,而是她在样板戏中的“革命象征”——李铁梅。1964年,在《红灯记》中,她饰演的铁梅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典范。她那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字正腔圆,亮得像新磨的铜镜,直击人心。样板戏的要求极其鲜明:力量、激情、明亮的情感,她的铁梅便是这一切的完美诠释。这一新剧目要求演员眼中要有光,身上要有不服输的硬气,而与荀派那种细腻含蓄的表演风格截然不同。

正是这部戏让她迅速在大江南北声名远播,街头巷尾的小女孩们模仿她的红头绳,收音机中不断传来她那激昂的唱段。可自此之后,她的戏路仿佛也被“铁梅”这个角色深深镌刻。后来,她也曾演绎传统京剧中的角色,比如《卖水》中的梅英和《春草闯堂》中的春草,都是典型的荀派花旦。然而,观众似乎总觉得哪里不对——梅英递水时那份刚劲,缺少了娇羞;春草与相爷争执时的泼辣劲,似乎让人看到了铁梅成长后的影像。

有人戏称她为“样板旦”,这并非恶意的讽刺。那个时代的样板戏,舞台上的女演员个个都要具备“响当当的铁姑娘”形象,唱腔要高亢,身段要刚劲,情感必须直白呈现。而刘长瑜恰恰把这种直白的气势融入了骨髓。她回头再唱荀派的戏,虽有那份脆亮的嗓音,却始终难以摆脱那股硬气,少了些许荀派的含蓄。

然而,正如老艺人所言,演员的戏路一旦确定,就如同烙印,想要改变实属不易。刘长瑜也曾在晚年的访谈中感慨,自己深感愧对荀派师门。练习传统戏时,她特意收敛自己的劲道,想要靠近柔美。然而,观众的眼睛总是锐利的,他们轻而易举地察觉到那是“铁梅式的温柔”——一种刻意的硬朗感,未曾真正融入传统戏的细腻。

刘长瑜的一生,成也李铁梅,败也李铁梅。她让无数人铭记那位穿着蓝布褂的革命姑娘,却也让自己的名字与“样板戏”紧密相连,永远难以脱离。这或许是时代赋予她的特殊印记,既是幸运,也是她无法摆脱的命运。

相关知识

刘长瑜的戏路:多半是铁梅,捎带点荀香
“李铁梅”刘长瑜:第一任丈夫早逝后再婚,如今80岁过得怎样了?
京剧名家刘长瑜怒斥“叫好主义”,并且直言现在一些演员雇人叫好
京剧名家刘长瑜直言“我家红灯有人传”,其实样板戏已无后继传人
唯有梅香能靠近她 在整个剧集中,梅香是对婉宁长公主最为关心的人…
我给两会捎句话|传统文化如何“破圈”?京剧演员王珮瑜提建议
在整个剧集中,梅香是唯一关心婉宁长公主的人…
论男艺人气质的重要性,罗云熙不适合主角,宋威龙黄景瑜戏路太窄
敢请刘亦菲当伴娘的多少带点真爱了!
谁不想拥有一个铁梅呢?也想称呼铁梅为“老公”!电影好东西上海特别放映

网址: 刘长瑜的戏路:多半是铁梅,捎带点荀香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159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