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作品9种

王鼎钧,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在中国台湾,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就是王鼎钧,被台湾媒体称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王鼎钧,1925年出生于山东临沂。1949年到中国台湾,曾担任多家报社副刊的主编;1978年移居美国。王鼎钧从青年时代开始写作,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著作近四十种。他的创作因丰富的阅历、深沉的家国情怀、圆熟的文学技巧而呈现丰厚多样的文学生命样貌,在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均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各类散文集行销极广。王鼎钧也被誉为“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

1.条条大路通作文

百岁文学大师王鼎钧给中小学生的作文课

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曹文轩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王安忆、徐则臣,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帆书创始人樊登

联合推荐

本书是 王鼎钧先生百岁高龄之际专为启发中小学生作文而新作的一本书。

重在启发,一窍通了百窍通, 期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条条大路通作文”。

内容上,或为源于生活的作文主题,或为推陈出新的立意结构,或为别出心裁的铺陈手段,或为妙语连珠的润色技巧;

方法上,如何造句、怎样引用、如何改写、怎样拟人,细细分析、步步演示、层层启发,以期打通文学理路。

三十张手绘插图,图文并茂,灵动活泼; 行文上,娓娓道来,言之有趣,更言之有味。

2.现代小说化读

王鼎钧先生择选近四十篇现当代作品来拆解小说的艺术,看小说家如何独辟蹊径、别开生面,也启发读者如何“有中生有”,通过学习到达创作,有融会贯通之妙,也有才思敏捷之趣,很有启发意义。

—北京大学 陈平原

小说百变身,一脉相承自天地造化。

——作家 王安忆

只有读到“化境”,才能如此“化读”。《现代小说化读》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别开生面、自身完足的文学世界。

——北京大学 吴晓东

《现代小说化读》是王鼎钧先生为有志于文学者所写的 路径之书,从故事到故事来拆解小说的艺术, 看小说如何产生小说,既有意规避了理论术语的晦涩难解,也有心保留了创造之法的趣味盎然。

从 鲁迅、巴金、沈从文到徐志摩、林语堂、莫言,所选都是一流名家,所收却并不必是其代表之作,因为从学习的角度看, 小说家留下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的表达方式。

他择选这些作品为样本,看小说家如何排兵布阵、落子无悔;又另行以故事作推演,启发读者举一反三、另辟蹊径。

如作者所言: “‘写作’是有中生有,以范文样本为教材,可以教也可以学。当然,学习者也不能止于范文样本,他往往通过学习到达创作。”

3.活到老,真好(修订版)

《活到老,真好》和《桃花流水杳然去》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均为 王鼎钧近年散文作品,内容广泛,篇幅短小,涉个人经历、家国之思、文学态度、社会时事、世情微言等诸多方面,选材不拘一格, 直面人生的苦痛与欢欣,传达作者的通达与哲思。

新加篇目,精校精编,字体大小适中,版式疏朗适读。

双封设计,开本轻巧,纸质柔顺,宜午后,宜睡前,宜雨天……

4.桃花流水杳然去(修订版)

5.文艺欣赏七论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文学艺术和造化自然都有大美,要欣赏其志其趣,不仅需要以意感,以神通,更需要得窥门径。

《文艺欣赏七论》收录了王鼎钧先生集中谈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书法、篆刻欣赏的文章,既分门别类地概括其特质,又融会贯通地讲述其精髓。一笔一画,一皴一染,在文艺之道中展现的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人。

如他所言:“现实世界产生欲望,艺术世界产生美感,欲望使人烦恼,美感使人的心灵净化。 所谓美感并不是美丽漂亮,而是凭自己的直觉进入一个圆满的状态。”

6.灵感五讲

所谓灵感,是一种突然而生的觉悟,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看法,需要对人性的深刻体察、对百态的广泛接纳,以及对人生的深情投入。

这本书是 王鼎钧先生四十年来的灵感手记,慢锻闲敲之语,蕴含丰富的哲思;信手拈来之笔,饱藏生活的启示。从 原型、模仿、结构、比喻、造句五个方面来探寻灵感的本质,同时附有汉宝德等人的访谈文字,以性灵之言给人一种重新观看世界、人生的角度,为有志于文学者播下热爱的种子。

7.作文六要

文坛前辈曾云:写作是 “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没有方法。散文大师王鼎钧先生金针度人,授人以渔,愿意 把自己多年的作文心得与众人分享。

他总结自己的实践和体会,整理、提炼出作文的六个步骤: 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表现,并称其为“六要”,犹如画家的“六法”,佛家的“六度”。他认为,以后无论何种文学思潮汹涌而过,学习写作的人仍然要以这“六要”为基本功夫。

本书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多重呼应,环环相扣,是六堂殊为难得的 大师写作课,对青少年如何作文及入门者如何写作等都会有所助益。

8.云月精神——王鼎钧自选集

本书为王鼎钧先生 自编随笔集,文字延续作者一贯 深沉而智慧的文字风格。26篇文章均选自作者已出版的回忆录、随笔集等,经由作者自己重新截取、整理,按不同主题分为四辑,分别是:

第一辑“吾思吾乡”,侧重作者对出生成长,少年离开后再未能返回的故乡(兰陵)的追忆,既包括自陈家族身世,也有对故乡风土人物的记叙。

第二辑“吾爱吾师”,则选取作者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有过启蒙或不同影响的师者,讲述自己的师承与文学因缘。

第三辑“吾习吾文”,则偏重文学与艺术赏析,这方面是作者的“本行”,作者在选取文字时更加别具慧心,更注重对创作的基本问题的把握,如体裁的选择、传播的要义、创作与模仿等话题。

第四辑“吾乐吾群”是作者近年来,随着作品传播日渐广泛和深入人心,作者与媒体人、书评人与美国的华人文学团体等进行互动的记录,既有访谈也有文学沙龙的讲稿。是作者笔耕之后的余韵与回响。

9.滴青蓝

常言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如何一窥文学的门道?如何欣赏文学的热闹?又如何从文学的门道中看出更多的热闹?

本书为王鼎钧先生 自编随笔集,三十余篇文字分作两个板块: 一部分偏重文学与艺术欣赏,既分门别类又融会贯通,是作者九十高龄仍不辍笔耕的新篇; 另一部分也谈文学与艺术,乃是自旧作中更有针对性地甄选而出,与新篇彼此生发,互为补益,拼合出阅读与写作的独家心得。

文学的欣赏与创作,都既离不开先贤引领启发,也需要自家思考实践。

“滴青蓝”就是滴墨水,青与蓝,既指代不同颜色的钢笔墨水,又有“青出于蓝”之意。以此统摄全书,其深意在此。 

每日一书

《从古典到现代:观念和人物》

每日一词

《新华成语大词典》

相关知识

王鼎钧作品9种
王鼎钧百岁生日 | 写作是生命的自我救赎
王鼎均作品2种《活到老,真好》《桃花流水杳然去》增补修订,全新升级
王鼎钧:真正的衰退不是白发和皱纹,而是停止了学习和进取
刘志钧说瓷|西汉·彩绘陶鼎
李昕:别开生面的文学鉴赏——读王鼎钧《现代小说化读》
王鼎钧:读鲁迅如临火山口,读胡适如出三峡
王一行了解叶鼎之
王其钧《山中留客图》
叶鼎之才华横溢,成为青王门客,双方都心怀鬼胎

网址: 王鼎钧作品9种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102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