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庙堂高朋到市井故交:困顿惠州的苏轼,何以友圈无壁垒?|东坡大家讲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这是苏轼对自己交友之道的调侃,也恰是他在惠州生活的真实写照。7月25日,在新一期的东坡大家讲中,中山大学副教授陈慧与惠州苏东坡祠“00”后讲解员罗安琪共同还原了这位 “社交达人”在岭南的朋友圈 —— 从太守到酒婆,从僧人到农夫,他用真诚打破种种壁垒,在贬谪生涯中找到慰藉和治愈的良药。

罗安琪(右)在讲座中讲述苏东坡在惠州的朋友圈

白鹤峰“铁三角”:一个给他赊酒,一个“陪聊”

在惠州,苏轼的 “朋友圈” 里最动人的,是与平民邻居的情谊。以酿酒、卖酒为生的林婆,是苏东坡在白鹤峰的近邻。她的酒以罗浮山水为酿,口感很不错,苏轼寓惠期间,常去林婆处买酒。有时忘了带钱,林婆也愿赊酒给他,苏轼在《白鹤峰上梁文》中就写道 “年丰米贱,林婆之酒可赊”。相传,苏东坡还为林婆的酒肆题写酒旗,让小铺生意兴隆,可见两人相处得很好。“还有一个流传的小故事,后来苏轼被贬海南,还托好友周彦质给林婆送来了名贵的海南沉香。”罗安琪说。

惠州苏东坡祠内的林婆酒肆。图据惠州市博物馆

另一位邻居翟夫子,则是他的 “酒搭子”和“文艺搭子”。翟夫子是北宋惠州名人翟逢亨,因其有学问、德行好,被尊称为“翟夫子”。苏轼常与他在月下饮酒,甚至在诗中写“瓮间毕卓防偷酒”,借用毕卓偷喝邻居好酒的典故来调侃翟夫子。多年后,苏轼在海南梦见回到白鹤峰,与翟夫子对饮,“梦与邻翁言,悯默怜我衰”,字里行间满是对旧友的思念。清代时,翟夫子的屋宅前还立起了 “翟贤牌坊”,只因世人认为 “能与东坡为友,必非凡人”。

而苏轼设计新居时,将客厅命名为“德有邻堂”可以看出,好的邻居是他安家于此的重要原因之一。

跨界朋友圈:从道士到太守,善意不分 “庙堂江湖”

苏轼的朋友圈不止于市井。“因为苏东坡精通儒释道,所以他的朋友圈是非常庞大的,既有官员同僚,也有僧人道士,还有普通百姓。”罗安琪说,惠州的两任太守詹范、方子容都是他的 “政务好友”。

在苏轼刚到惠州时,詹范便冒着风险让他入住了合江楼官舍;后来还支持他修建东新桥、西新桥,解决百姓渡江难题;方子容上任时,苏轼特意写下《致南圭使君帖》表达欢迎。 他还为循州太守周彦质题写 “默化堂” 匾额,如今仍是惠州的珍贵墨宝。

在佛道友人中,道士邓守安与他很是投缘。两人在罗浮山相识,后常探讨 “修桥筑堤之法”,东新桥的修建便有邓守安的献策,邓守安还负责了募捐筹钱;僧人卓契顺曾不远万里为他送来家书,让他在岭南感受到 “天涯若比邻” 的温暖。

社交的真谛:“随缘自适” 的人生智慧

为何苏轼能拥有如此广阔的朋友圈?陈慧认为,这和苏轼交友之道有关。“一般才气高的人比较清高,但苏轼对谁都很温厚。如果这个人片善可取,他可能都会掏心掏肺地对他。所以很多人喜欢他,愿意帮助他,甚至鸡鸭鹅、清风明月都是他的朋友。”

陈慧表示,苏轼的这种交友之心也源于他 “随缘自适” 的处世哲学。“他的心态有点受到佛教的影响,处世交友有点像佛教所说的‘相遇即是缘’,而从儒家角度来说的话,他可能也有一种‘民胞物与’的情怀。”

而苏轼这种 “不设边界的真诚”,让他在惠州收获了跨越阶层的情谊,也让 “蛮烟瘴雨” 的岭南,成了他心中的 “桃花源”。

相关知识

从庙堂高朋到市井故交:困顿惠州的苏轼,何以友圈无壁垒?|东坡大家讲
人生虽在低谷,美食不可辜负 苏轼发明了哪些吃的?|东坡大家讲
30秒|苏轼有多爱惠州的荔枝?|东坡大家讲
来自惠州的“东坡” 与莫砺锋教授不期而遇 | 东坡大家讲
从眉山未果到岭南尽欢 一颗荔枝藏着苏轼人生怎样的苦与甜?|东坡大家讲
贬官苏轼 为何耗尽家财在惠州白鹤峰修房子?|东坡大家讲
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钟雪平:带来三百颗荔枝 让苏轼的老乡尝尝|东坡大家讲
第27届苏轼学术会惠州举行 专家学者共话东坡寓惠文化
“东坡大家讲”寻春三苏祠
黄州惠州儋州,从苏轼到苏东坡

网址: 从庙堂高朋到市井故交:困顿惠州的苏轼,何以友圈无壁垒?|东坡大家讲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50047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