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再现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亮相申城

20世纪80年代,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曾风靡全国,由王刚播讲的同名评书和改编的电视剧也深受公众喜爱。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19日至20日,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将在北外滩友邦大剧院盛大上演,全剧通过动人心魄的原创音乐与极具张力的舞台叙事,重现那段抗战风云。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改编自作家陈玙同名经典小说,以1930年代哈尔滨的抗日斗争为背景,通过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新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让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跨越时空,成为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

全剧汇聚了刘令飞、何亮辰、金圣权、高天鹤等年轻演员,以青春视角诠释红色经典,用当代语汇重塑历史叙事,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璀璨光芒,26首旋律动听、歌词深刻的原创歌曲将这一传奇故事艺术化呈现。

全剧创排过程深入挖掘哈尔滨历史文脉,将中央大街等标志性建筑元素融入舞美设计,结合升降台等先进机械技术与多媒体投影,打造出逼真的“裸眼3D” 效果,将民国时期哈尔滨的风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极具感染力的音乐与舞台表现,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本月初在哈尔滨首演期间,许多观众在观演过程中热泪盈眶,甚至情不自禁地握紧双拳。一位来自哈尔滨的观众感慨道:“以前觉得音乐剧是‘阳春白雪’,但这部剧让我发现,它能让历史如此鲜活、如此震撼。”这正是《夜幕下的哈尔滨》的成功之处——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不仅是对经典IP的现代化演绎,更是中国原创剧目在新时代焕发活力的典范。在当下文化市场中,对于原创剧目尤其是红色经典IP的开发,面临着如何平衡艺术性与传播性的挑战,红色经典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可以不断再生的文化基因。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通过青春化的叙事、创新的艺术表达和市场化的运作,让经典IP焕发新活力,不仅能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更能让中国故事跨越时空,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正如剧中所言:“信仰如光,永不熄灭。”唯有让经典与时代同行,才能使其真正成为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种。

与此同时,剧中汇聚了刘令飞、金圣权、何亮辰等青年演员,他们以扎实的唱功与表演,将角色塑造得鲜活立体,既传承了红色精神,又以青春叙事拉近经典与当下的距离。这种“经典IP+年轻演员+创新形式”的模式,既尊重历史底蕴,又敢于突破传统表达,又融入年轻演员的青春活力,使这部严肃题材作品焕发出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魅力。这种创新尝试不仅丰富了国产音乐剧的创作生态,更探索出一条用青春叙事传承红色基因的新路径。

此次演出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北外滩友邦大剧院特别推出【虹色展演季】。“虹”既象征虹口区的地域特色,也寓意红色精神的传承。展演季涵盖话剧、舞剧、音乐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旨在通过高水准的舞台作品,打造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表现力的文化盛宴。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作为展演季的重要剧目,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与创新的艺术表达,成为红色精神当代传播的典范。它不仅是一部音乐剧,更是一次对民族记忆的唤醒,一场对信仰与牺牲的礼赞。

看看新闻记者: 章海燕

编辑: 章海燕

责编: 虞之青

相关知识

原创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北京首演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勾起很多回忆
原创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北京上演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全国首演圆满成功
“我当年播这个小说已经是43年前了!”王刚盛赞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
多部合家欢音乐剧盛夏绽放申城舞台
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12月再现蓉城
前央视主持人周涛以新身份亮相武汉,为琴台大剧院18周年“打Call”
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12月再现蓉城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芭哈响联袂再现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一展“冰城浪漫”

网址: 经典再现 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亮相申城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49679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