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己”走向“成人”,尼山论坛儒学对话助推全球化共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宗智
巍巍尼山,文脉悠长,圣贤遗风,泽其万方。7月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重要平行论坛——“尼山儒学对话会”在孔子故里济宁曲阜圆满召开。多位中外嘉宾齐聚尼山脚下,围绕“成人”与“成功”之间的辩证关系、现代社会中儒家“成人”标准的诠释与重构、儒家“成人之美”与现代社会利他精神的异同等多个议题展开热烈对话与讨论,解读儒家思想在当代的多维价值,共同为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
需要超越复数的“世界文明”
“未能成己,焉能成人?”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看来,未来的人类文明不应当、也不可能是现有世界文明格局之中的某个既有文明传统的独大,不应当、也不可能是任何一个文明传统的文化帝国主义,而应当超越复数的文明传统,以建构一种单数的全球文明。在“成人”、“与人为善”,即帮助完善世界其他文明之前,儒家文明首先需要“成己”,即进行自我完善、完成自我更新,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创造民权时代的儒家文明,这是生活的呼唤、时代的要求。
黄玉顺表示,文明对话的宗旨是“求同存异”,甚至应当说是“在存异中求同”,即目的恰恰是“求同”。“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如果一个共同体中的人们持有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文明传统和价值观,然而他们又必须在一起共同生活,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在相当程度上超越自我,建立一种共同遵守‘游戏规则’,亦即寻求搭建一种共同的价值平台,进而建构一种共同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显然,这样的全球文明不是任何形式的文明冲突可以达成的,只能通过在文明对话中的‘共建’才能达成。
他提出,真正的对话不是争辩、争执、争强好胜,以致“争则乱,乱则穷”,而是在对话中寻求共识;而共识的产生,则意味着双方超越各自的旧的主体性,获得新的主体性。如果对话的结果未能使得双方超越旧的主体性、获得新的主体性,这样的对话就不具有存在论意义;唯有能使双方获得新的主体性的对话,才是具有存在论意义的对话。
为建构全球文明而开展的文明对话,需要“仁”的情感、“诚”的态度。黄玉顺解释道,“正如荀子的情感态度:‘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以仁心说’是讲的具有仁者爱人的情感;‘以学心听’是讲的具有虚心倾听的态度;‘以公心辨’是讲的具有坚持公理的立场,能够‘以公义胜私欲’,‘贵公正而贱鄙争’,‘公正无私’、‘志爱公利’、‘公察善思’,如此‘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他再次强调,“今天儒家文明要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即与其他文明一起共建全球文明,首先就要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这正是儒家文明的一个基本原理所要求的:未能成己,焉能成人?”
“利他主义”与“成人之美”相通
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宋建晓则注意到,源于西方哲学和伦理学的“利他主义”和中国儒家倡导的“成人之美”在理念和实践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他表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曾经影响中国长达几千年,极大地塑造了中国人的集体观念。儒家思想中的“成人之美”观念极大塑造了中国人包容互助的民族文化。
“中国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修养逐步上升到对社会、国家承担责任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把‘成人之美’作为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如孔子除了强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还明确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梁惠王从自身做起,把对自己家人的关爱延伸到对社会上其他人的关爱,这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准则,也是儒家追求的终极社会理想,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对大同世界的描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宋建晓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民族文化与全球所倡导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卢卡·博尔希奇表示,儒家对利他主义的理解本质上植根于"仁"的概念,可译为"仁慈"、"人道"或"仁爱",“我认为‘仁’不同于西方对利他主义的定义——后者强调自我超越的必要性;相反,‘仁’对人类关系参与持有更具整合性的观点。孔子将‘仁’定义为不是自我否定的实践,而是通过与他人的正确关系实现人类潜能。”
他认为,“尽管西方与儒家利他主义哲学渊源各异,但二者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为全球伦理对话提供了可能。这两种传统都致力于推动人类繁荣的普遍承诺。我们所能达致的共同之美,并非建立在一方压倒另一方之上,而是源于两种传统深层智慧的创造性融合——这种融合正与我们共同的人类未来深度共鸣。”
在与多元文明互动中开创新学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衡量一个国家、企业或个人成功的标准越来越依赖于速度、自动化、经济效益等技术指标,而对道德生活和人类内在修养的投入则有可能被置于次要地位。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所研究员潘氏秋姮认为,儒家“成人”之道,强调“不忍人之心”和“礼”,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它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答案,人类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机器可以超越的计算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道德深度以及构建一个充满人性的和谐社会的能力。”
“儒学不是复古,而是关切现实、回应时代病痛,在与多元文明互动中开创新学。”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乡村儒学院院长颜炳罡指出,当代社会面临生态危机、乡愁消亡、价值真空三重危机,亟需儒学智慧参与价值重构。
在他看来,儒家教育的本质是人格养成教育,其目标在于培养“仁、智、勇”“三达德”的君子人格。“西方哲学源头关注自然(如古希腊哲人多为自然科学家),而中国哲学的源头从箕子、伯阳父到孔子,始终聚焦人事,关心社会人生,以阴阳五行解释社会人生,以理想人格塑造为重心。”
他建议儒学以“双向互动”模式融入现代文明体系,实现三个维度的兼容:一是经典诠释现代化,主张遵循心智规律施教,将传统家规转化为谦德修养、称谓礼节等生活化实践;二是制度创新,证明儒学可赋能基层治理;三是文明对话,在与西方对话中完善自身,以“儒墨互补”等理论重建文化主体性,让儒学成为“可全球化的中国声音”。
相关知识
尼山儒学对话会在曲阜召开——探寻儒学当代转化与发展
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在维也纳举办
尼山三问:文明对话的历史坐标与未来航向
企业家如何读儒学?首届世界儒商文化论坛在孔子故乡尼山举办
中韩专家开展儒学对话 认同儒学为两国人文领域交流桥梁
灼言 | 为“尼”而来
海内外学者论道尼山 交流互鉴何以融贯东西
你要写尼山 就不能只写尼山
长江商学院项兵:儒家经济圈有责任捍卫和推动全球化
2025心学与东亚儒学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召开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61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866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402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49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61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79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73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698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43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