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早已人满为患,落魄到养不起下人,为何却咬着牙硬挺着不裁员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提起《红楼梦》,这话题可谓被反复提及。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府作为四大家族之一,权势显赫,是社会上的大佬。
虽然在财富积累上,贾家或许稍逊于王家和薛家,但论官场权力和社会地位,贾府无疑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贾府的辉煌,全赖祖辈累积的荣耀。直到贾宝玉的父亲那代,贾家达到鼎盛,然而到了贾宝玉一代,衰败的迹象开始显现。
在那个封建大家族鼎盛时期,家中丫头婆子、小厮众多,不仅是家族富贵的象征,更代表社会地位的层次和广度。
但人多则开销大,这其中还有不少仆人暗中盗取主子财物。比如贾府里的彩云,她因与贾环关系亲密,常偷偷拿走王夫人的东西送给贾环。
花销巨大,若无稳定收入,贾府迟早会支撑不住。尽管贾府人满为患,几乎快养不起这些佣人,却依然坚持不裁员,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众所周知,家族由盛转衰,经济状况最先露出破绽。贾府亦是如此,从宁荣二府的辉煌到百年后的衰败,财富逐渐枯竭。
《红楼梦》开篇,林黛玉初入贾府,见到了分三等的丫头仆人。她留心观察着他们的穿着和生活差异,心中不免自卑害怕被人笑话。
但实际上,那只是贾府残存的繁荣外壳,内部早已开始萎靡。
贾府内部,无论是主子还是仆人,花费巨大又缺乏规划,日常生活排场大手大脚,丝毫不节俭。
表面风光依旧,里子却几乎被掏空。比如《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秋夜,宁国府少奶奶尤氏来访,贾府竟无多余红稻米,只得让客人吃仆人平时的白粳米饭。
曾经贾母饭桌上的山珍海味,鱼翅燕窝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如今却沦落至此,令人唏嘘不已。
正如王熙凤所言,贾家是“花出去的多,挣进来的少”。先不论收入,单看支出便是沉重负担。
作为豪门大族,衣食住行、车马用具、胭脂水粉等,皆需从外面采购,开销惊人。
其中最重的花费,莫过于人情往来。贾家为维护皇亲国戚的社会地位,常需进行高规格的社交送礼。
贾琏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提到,要送南安王府礼物、娘娘重阳节礼,还有数家红外大礼,动辄需花费三四千两银子。
可见,一个普通节日的开销已如此巨大,何况中秋、元旦这些大节日,甚至元妃省亲更是倾尽家财。
如此庞大的支出,导致贾府的经济状况十分紧张。
既然如此,为何不减员裁员,减少开支呢?这让许多读者感到疑惑。
提到贾府裁员,大家自然会想到大观园抄检一事。那是贾府第一次大规模裁员。
但抄检的主要原因并非为节省费用,而是因绣香囊事件引发的内部矛盾,说明贾府对裁员十分谨慎。
为何即便入不敷出,仍不愿裁员?首先是面子问题。丫头婆子多寡,象征着家族的威仪和社会地位。
贾母去清虚观时,书中描写她携带了整个家族能带上的人员,场面浩大,足见贾府对排场的重视。
其次,若公开裁员,无异于向外界宣告贾家财务危机,破坏其在上流社会中的形象。
想象一下,亲戚朋友皆为显赫人士,自己却要承认家道中落,这无异于当众挨打,极大损害家族声誉。
裁员还可能导致府中人心惶惶,进而动摇贾府在京城的地位。
贾府空有华丽门面,内部却如纸老虎一般脆弱,一旦破绽外泄,必成茶余饭后的笑柄。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历史上确实有如贾府般的王公世家,书中贾府不过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一个贾府倒下,后面还会有无数家族兴衰更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法阻挡。
而《红楼梦》正是将这样一个家族写得淋漓尽致,警示后人。
即使贾府在衰败初期进行了人员精简,也改变不了最终结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贾府的衰落,是历史和自身选择共同作用的必然归宿。
相关知识
贾家早已人满为患,落魄到养不起下人,为何却咬着牙硬挺着不裁员
赵丽颖身价超过30亿,为何仍泪眼汪汪地说养不起儿子?
贾母精明能干,眼看贾家败落,为何不出手挽救
不愧是大唐第一中郎将,卢凌风即使半身被埋,也能硬挺着脖子用头倔强
小小的裁员名单,却带来了巨大的裁员挑战
贾雨村落魄时,究竟有多惨?
惹到孟家的女人,那可真是碰上硬茬子了,哈哈
《红楼梦》对一个下人,都介绍的很清楚,为何不说明贾赦原配是谁
贾母为何从不宠爱贾巧?刘姥姥离开荣国府前,早已留下了答案
红楼梦:为啥宝钗对下人狠毒却得人心,黛玉对人真好却被误解?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57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852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98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49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56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79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67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694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41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