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李商隐千年诗谜 这部小说描摹“少年李”的心理世界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如果说杜甫让人崇敬,李白让人钦慕,李商隐则让人着迷。其诗“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像谜题一样令人不解的同时又吸引着读者想一探究竟,破解他内心深处的那些辗转思量。作家马鸣谦选择以虚构小说的方式走进李商隐的“迷宫”世界。

《少年李的烦恼》

“历史小说最难的不是考据,而是找到古今情感共鸣点”

2025年6月,由马鸣谦创作的李商隐传记小说《少年李的烦恼》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书中以李商隐生平中几桩重要事件为线索,以其生命经验印证、解读其部分诗歌,用虚构艺术填补史料空白,生动演绎出这位晚唐大诗人曲折委婉的心理世界,为更准确、丰富理解这位晚唐大诗人提供了一把特别的钥匙。

历史资源如何与现代文学嫁接?当代作家如何激活传统文化中那些永恒的情感与美学?近日,在《少年李的烦恼》新书分享会上,北大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文史作家张向荣、出版人韩敬群与该书作者马鸣谦一起,围绕“天才诗人李商隐与他的命运迷宫”这一主题,就李商隐的诗歌特色、历史小说的现代书写、中国古典文学在当代的传承等话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李商隐诗歌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它的多义性。就像《锦瑟》,有人读出了悼亡之痛,有人看到了身世之悲,还有人品出了艺术真谛。韩敬群讲述了他自己遇到的一个真实故事,在酒店碰见某婚庆公司竟将这首充满怅惘的诗句用作婚礼背景,对方或许只因“锦瑟”二字象征琴瑟和鸣,却完全忽略了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哀婉意境。

如何写好面向现代大众的历史题材小说,让古代诗人走进现代人心灵?文史作家张向荣特别提到,历史小说最难的不是考据,而是找到古今情感的共鸣点。书写者需将现代小说技巧与历史素材相结合,写出现代性,“什么是现代性?它怎么体现在古代人物身上?这个难度非常大,因为史料很少记录古人的心理描写,很少记录一个现代人可能会经历的情绪、情感崩溃、虚无,或者荒诞、无聊。这类内容在古代史料中虽非绝无仅有,但确实罕见,而这恰恰是我们作为现代人阅读文学作品时希望与之产生接触、形成共鸣的点。”

用当代人视角与古人心灵对话,更深理解文学与生命

马鸣谦在阅读北师大王向远教授的《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时发现,中国历史题材在他国文学中被大量运用,而本土的历史书写仍显不足。“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填补这个空白的一些工作。”于是他系统阅读了鲁迅的《故事新编》、施蛰存、冯至的历史题材作品及短篇集《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小说选》等国内外历史小说作为参考的同时,还广泛研读与李商隐相关的资料,吸纳古典文学前辈的学术成果,先是编撰了《创作资料集》。随后,他对资料进行文学化改造,尤其聚焦李商隐的情感生活,最终创作出《少年李的烦恼》这部传记小说。

马鸣谦还透露,李商隐诗歌名篇《夜雨寄北》内含的时间模式启发了这个小说构思,因此他采用了时间回环结构,用六个类似短篇的篇章连缀,最后以李商隐好友的证言收尾,回望其人生,试图描绘出李商隐的一个全息像。他表示:“我的写作,既有个人的抱负,也是为了众多认识和不认识的同道者。希望同道者越来越多,希望更多年轻人重新发现中国诗歌永恒的魅力。”

打破古今隔阂,让传统文化能够浸润当代人的身心,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对于小说、电影、短视频等多种传播古典文化的方式,杜晓勤说,“这个时代可以借助多种媒介的便利,最终仍需回归文本,从文字间理解作品,理解生命。”

打开李商隐迷宫的钥匙或许不是简单地破解密码,而是用当代人的情感体验与审美眼光,与这位千年诗人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当马鸣谦笔下那个为爱痴狂、为理想挣扎的“少年李”跃然纸上时,李商隐那些晦涩的诗句会变得鲜活起来——原来,最动人的诗歌永远源自最真实的人生。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供图)

相关知识

破解李商隐千年诗谜 这部小说描摹“少年李”的心理世界
与古人对话,与历史相望!名家漫谈历史小说《少年李的烦恼》
大唐最深情的诗人!解锁李商隐诗歌浪漫密码
推理其外,心理其内:热播电视剧《回响》原著小说《回响》推出新版
【故乡里的名诗】大唐最深情的诗人!解锁李商隐诗歌浪漫密码
2024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说”公布,这部来自瑞典获奖小说中译本新鲜上架
现实题材小说《敦煌:千年飞天舞》:演绎莫高窟文物修复故事
李商隐:将唐诗推向新的高峰
李商隐:烛光蜡泪说平生
《坪上村传》:描摹一个村庄的时代变迁

网址: 破解李商隐千年诗谜 这部小说描摹“少年李”的心理世界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49300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