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学者薛仁明携新版《其人如天》做客深圳 解读历史气运与生命气象的碰撞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瑛

台湾作家、文化学者薛仁明近日携新版《其人如天》做客深圳。该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通过对《史记》中刘邦、项羽、张良等人物的剖析,为当代人提供历史文化视角。7月3日下午,在题为“走在历史的气运上”的新书签售会上,薛仁明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向现场百余名观众解读了《史记》中诸位历史人物的为人之道。

薛仁明与新版《其人如天》

薛仁明1968年生于台湾,祖籍福建漳州,长期关注中国礼乐文明的当代实践,著有《天人之际:薛仁明读〈史记〉》《孔子随喜》等书。新版《其人如天》延续了他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为读者理解历史与当下提供了独特视角。

讲座现场

据了解,《其人如天》主要涉及两个主题:一为“历史气运”,二为“生命气象”。前者是讲时势造英雄,后者说的是英雄造时势。薛仁明认为,对于书中所写的这帮建立大汉朝的人,这两点可谓缺一不可。他强调,这本书用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视角去看这帮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豁达,一个是平正。

薛仁明介绍,刘邦在历史上被言说无数,很多文人觉得他不过是个无赖而看不起他。但他这种“进可成事,退不受困”的豁达最终让他成为了那个开创大汉朝,留下汉字、汉语、汉人,决定“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天选之人。

本书新版新增加的两篇文章特别强调了“平正视角”:无论是踏实低调的“办事员”萧何,还是能毫不作为的“守成者”曹参,他们不过是默默地做好所有本分之事,暖暖内含光即可。不管别人说什么,是夸奖了还是受委屈了,对他们来说没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继续做他该做的事。薛仁明认为,正是这样一群豁达、平正的人儿,看似平庸、碌碌无为,实则真正打开了历史局面,成为了开国的君臣,真正的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当今社会,人们需要‘被看见’、‘被理解’,但凡受点委屈,就有了‘创伤’,动不动就抑郁,就死给你看。”薛仁明认为,历史人物的平正豁达精神可以帮助当代人化解这些迷茫与焦虑。

签收现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其人如天》不仅是一本好看的书,也是一本好“读”的书,薛仁明强调中文不能沦落到只看不读。他说,“中国有着庞大繁复的方言体系,时空变了,说话就变了。但我们的文化靠着大一统的文字,生生不息存续下来,这是一套视觉和听觉高度结合的文字,也是全世界最为独特的系统。中国自古讲究书可看、可读。我们的文字是有音律的,古人读书会念出声,吟诵。这本书,即是按读出声有汉字之美这样的标准写的。”

在讲座现场,薛仁明玩笑地说:“作为一个坐在家里的作家,我的产出很慢,大概是500字/一天,一天要坐7-8个小时。这种字斟句酌的讲究某种程度上是和自己过不去,可能是一种傻子的行为。但在我看来,只有这样才不愧对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汉字’。”

相关知识

台湾文化学者薛仁明携新版《其人如天》做客深圳 解读历史气运与生命气象的碰撞
台湾文化学者薛仁明:在两岸讲学,看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学者薛仁明:从孔子思想中重拾“松弛感”
解读“春牛首”的习俗与文化内涵,文化学者薛冰携新书走进牛首十二讲堂
在文学与电影中游走,张晓风、梁永安携新作深圳首发
来自草原的歌声 《声之灵》乌仁娜2025音乐会7月5日唱响深圳光明
知名生命教练对话人文学者
学者书画50年:梁江艺术大展在深圳举行
姜广辉携新书走进湘图讲坛 解读经典文化的意义
品悟“天清地明”里的文化之韵

网址: 台湾文化学者薛仁明携新版《其人如天》做客深圳 解读历史气运与生命气象的碰撞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49263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