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张九龄一首古诗,藏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读懂受益终生!
长安城里的月光,曾无数次漫过张九龄府邸的竹窗。
这位开元年间的宰相,总爱在政务之余独坐竹下,看月光在竹叶间流淌,听清风与竹枝私语。
他笔下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看似写竹,实则是在浩瀚尘世中为君子立传,为天地间的浩然正气画像。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唐 张九龄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
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诗的开篇便勾勒出竹的风骨。
在大明宫的朱墙碧瓦间,竹以清瘦之姿垂落,枝叶繁茂却不招摇,在晨露中舒展着自在的模样。
这让我想起张九龄在朝堂上的身影——他任宰相时,面对李林甫的权势熏天,依然坚持"选贤任能"的原则,反对破格提拔不学无术的牛仙客。
当满朝文武皆噤若寒蝉时,他挺身而出:"牛仙客目不识丁,若为宰相,恐天下不服。"
这种宁折不弯的气节,恰似竹之劲节,任风雨来袭,始终挺直脊梁。
竹的气节,在历史长河中从未褪色。
魏晋时期,嵇康在竹林中打铁,面对司马昭的招揽,他以一曲《广陵散》明志,最终从容赴死。刑场上的竹影摇曳,见证了一个文人对气节的坚守。
而在千年后的青神县,竹编大师陈云华用薄如蝉翼的竹篾编织出《隐形观音》,每一根竹丝都承载着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更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坚守。
正如郑板桥笔下的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fzkme.com真正的气节,经得起岁月的打磨,耐得住时光的淬炼。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竹的中空,是天地间最动人的谦逊。
张九龄在《感遇》中写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他以兰桂自喻,表达自己不求功名、坚守本心的情怀。
这种虚心,让他在高位时依然能倾听民间疾苦,在被贬荆州后仍心系百姓。
他主持开凿大庾岭路,打通南北交通,让岭南的"齿革羽毛之殷"得以运往中原,惠及万民。
虚心,是一种智慧的修行。
苏轼被贬黄州时,在东坡雪堂前种竹千竿,写下"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
他在竹影婆娑中悟透了人生的真谛:真正的高贵,不在于外在的浮华,而在于内心的丰盈。
"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诗的结尾将竹的品格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传说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张九龄以凤凰喻贤才,暗示唯有德才兼备者,方能吸引真正的贤士。
他在任时,力排众议提拔寒门子弟,主张"用人以才,不论出身",这种胸襟,正如竹之胸怀,容纳万物而不争。
当我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感到迷茫时,不妨看看窗前的那丛竹——它依然在清风中摇曳,在月光下低语,用千年不变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君子之风。
这,或许就是张九龄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相关知识
张九龄:唐朝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宰相诗人
苏轼临终前绝笔,短短28字道尽人生真谛,最后一句更是让人泪目,读懂受益终生
唐朝宰相张九龄:文学不输李白,为何被誉为“唐朝第一宰相”?
本是大诗人,见到天子怕躲了起来,又因一首诗激怒天子,没法做官
读张九龄《望月怀远》有感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人张九龄《答陆澧 》诗赏析
原创唐朝一位小诗人,一生传世一首诗,通篇4句20字,字字都是精华
有一种高级的情商,读懂受益终生。
“明代第一诗人”一首气势磅礴的怀古诗,雄豪奔放可与李白诗媲美
唐朝十大诗人,一人一首代表作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24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28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7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1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18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60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50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600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6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