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雍正·斗彩垂肩如意折枝花卉纹灯笼瓶:盛世瓷艺的典范之作
一、历史背景与时代风貌
雍正一朝(1723—1735)虽仅历十三载,却在清代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在皇帝的亲自督导下,以“精雅隽秀”为审美核心,烧造出一批工艺登峰造极的瓷器珍品。本品“斗彩垂肩如意折枝花卉纹灯笼瓶”正是雍正官窑的经典代表,其器型规整、纹饰精美、彩料纯净,充分展现了雍正瓷器“巧若天成、工如鬼斧”的艺术高度。
雍正帝本人对瓷器制作极为重视,常亲自参与纹样设计,并严格要求御窑厂“务求精工”。此时期的斗彩瓷器在继承明代成化斗彩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珐琅彩的细腻风格,形成独特的“雍正斗彩”体系。本品以灯笼为形,取“光明吉庆”之寓意,纹饰布局疏朗有致,色彩过渡自然,堪称雍正官窑斗彩器的巅峰之作。
二、器型与纹饰的文化内涵
本品高20.2厘米,直径10.5厘米,器型呈灯笼式,腹部圆润饱满,颈部略收,口沿外撇,整体线条流畅优雅。这种器型源自明代,但雍正时期对其比例进行了优化,使其更显挺拔秀美。
纹饰方面,本品采用“垂肩如意”与“折枝花卉”相结合的设计:
垂肩如意纹:颈部饰以如意云头纹,象征“吉祥如意”,此类纹样常见于宫廷器物,彰显皇家气派。折枝花卉纹:腹部绘有四季花卉,如牡丹(富贵)、莲花(清廉)、菊花(长寿)、梅花(坚贞),寓意“四时吉祥”。花卉以斗彩工艺勾勒,青花勾勒轮廓,釉上彩填色,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整体纹饰构图严谨,既符合传统吉祥文化的象征体系,又体现出雍正时期“清新雅致”的审美趣味。
三、斗彩工艺的极致呈现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代宣德时期,至成化年间达至高峰。其工艺特点是先以青花勾勒纹饰轮廓,高温烧成后,再于釉上填绘五彩,二次入窑低温焙烧。雍正斗彩在成化斗彩的基础上进一步精进,呈现出以下特点:
青花勾勒细腻:本品所用青料为雍正御窑特有的“平等青”,发色淡雅,线条流畅,与釉上彩形成鲜明对比。釉上彩丰富柔和:雍正斗彩的彩料调配极为考究,红彩鲜艳而不俗,绿彩清透如翠,黄彩明快温润,整体色调和谐统一。填彩精准:釉上彩严格控制在青花轮廓内,无溢彩现象,可见当时工匠技艺之高超。由于斗彩制作工序繁复,成品率极低,故雍正斗彩器历来为藏家所珍视。
四、收藏价值与市场表现
稀缺性:雍正斗彩器存世量稀少,且多为博物馆珍藏,流通于市场的真品凤毛麟角。本品器型规整、纹饰精美、保存完好,属市场罕见之物。艺术价值:本品代表了雍正斗彩的最高水平,其纹饰布局、色彩搭配、工艺精细度均无可挑剔,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市场热度:近年来,雍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2021年,一件雍正斗彩“水波云龙”纹罐以逾亿元成交,可见市场对雍正斗彩的追捧。升值潜力:随着高端收藏市场的持续升温,雍正官窑精品的价格仍具较大上升空间,本品作为典型雍正斗彩器,未来升值前景可观。五、结语
“大清雍正·斗彩垂肩如意折枝花卉纹灯笼瓶”集时代审美、宫廷艺术、精湛工艺于一身,不仅是雍正御窑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陶瓷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其优雅的器型、精美的纹饰、高超的工艺,无不彰显着雍正时期瓷器制作的巅峰水准。对于藏家而言,此瓶既是艺术收藏的顶级选择,亦是资产配置的珍贵标的。在文化传承与市场价值的双重加持下,它的光芒必将历久弥新。
相关知识
珐琅彩花鸟纹观音瓶
刘志钧说瓷|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如意花卉纹熏炉
“雍正宫廷艺术大展”亮相北京,展现清代宫廷艺术高超成就
郎窑红釉堆塑花鸟纹瓶:瓷海明珠,匠艺瑰宝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花卉梅瓶
刘志钧说瓷|清雍正 · 正款胭脂红釉罐
沈阳故宫以86件(套)院藏龙纹文物阐释纹饰里的中国龙
明清两朝成化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征和真品图片
博物志丨瓷中梅瓶,千年风华
(寻味中华 | 文博)品明清御瓷:诗、书、画、印皆入瓷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24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22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8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10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15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8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6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89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