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大唐少年,一次命题作文练习,却一不小心写成了一首千古绝唱

中唐时期,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除了两首长诗《长恨歌》《琵琶行》名震遐迩外,最受人瞩目的,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五律。而在这八句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竟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常常引用的经典。要知道,这千古风行的两句,却是出于只有十五六岁的少年诗人之手。

在文坛上,当人们谈到白居易的这首诗时,都少不了引用唐代张固在《幽闲鼓吹》中记述的传闻。

贞元三年(787),十六岁的白居易来到了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到京后,他拜见前辈著名诗人顾况,献上这首诗。这位顾况可不是等闲人物,严羽说:“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要想得到他的青睐,实在是大不易的。

顾况一见到“白居易”这个名字,便倚老卖老开玩笑说,京城“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谁知打开诗卷,看到了“野火烧不尽”两句,大为惊异,便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从此,他对白居易另眼相看,到处揄扬,这也为后来白居易顺利考上科举,起了推毂的作用。

但关键是,这首诗,确实也写得好,由不得人们不赏识这位少年诗人的才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野草随处可见,蓬勃茂盛,只要没有人力的阻拦,可以从眼前长到天边。古人送别,抬眼看到的就是野草,无穷无尽的离愁别绪和别后的思念,恰与无边无际的野草相似。

就创作而言,白居易要给朋友送行,选取什么样的景物作为送行的背景,是自由的。他可以根据需要和感受选择。例如在古原,他可以写朝树暮云,可以写野花簇簇,可以写莺燕分飞,甚至可以写风吹草低见牛羊之类,但是白居易偏偏选取了漫山遍野最为常见而又平凡的草。

当然,选取草,也是与题目“古原草”的规定有关,至于侧重写草的哪些方面?就要看诗人的眼光和思想水平了。

白居易选取草作为送行的背景材料,他看重草在哪些方面的特质呢?原来是“一岁一枯荣”。

的确,这是古原草和别的植物有所不同的地方。如果是古原上的树,它会叶生叶落,却未必每年只经历一次,若受风吹雨打,木叶便不是一岁一枯荣的问题了。

白居易看到眼前的“古原草”,便托物寄意,从草的枯荣规律中,看到世事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要受到规律和命运的制约,以此喻示王孙敞开胸怀,乐观地来对待人生浮沉荣枯的遭际。

在颔联,白居易写草丛被野火焚烧,又照应到题目上标明“古原”的环境,因为只有在郊外的原野,才会出现野火焚烧的问题。

那熊熊野火,能把草叶草茎尽行焚烧;但是它能烧进泥土,能毁灭草根吗?所以,草虽“枯”而实未枯,这就是“烧不尽”;当春天一到,春风一吹,在泥土里的草根,又开始萌芽,破土而出,勃发生机,欣欣向荣。

曾被焚毁被扼杀的芊芊芳草,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也展示出生生不息的规律,以及倔强向上的精神。

和颔联相联系,诗的颈联“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便进一步写原野的草,得到春风润沐,浴火重生的景象了。

远芳,是说野草特有芬芳的气息。这草香,弥漫到荒原上的道路上。晴翠,则是诗人从视觉着眼,写原野的草一片翠绿,在阳光下带着鲜亮的光采,连绵不断,直到那遥远的地方。

这两句诗,和王勃告诉离人“天涯若比邻”的用心相似,它有着抚慰那位王孙的意味。

如果将这首诗置于送别诗的行列,只能说写得中规中矩,并无特别之处。但这首诗里“别情”只是配角,“原上草”才是主角。

这繁茂的野草,生命力是多么旺盛,每年经历着从枯到荣的循环,哪怕遭遇了野火焚烧,只要春天来临,它还会再次长出,生机勃勃地长满大地。白居易通过“原上草”,写出了生命力的强大,写出了一种给人希望的天道。

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所作,从“赋得”这个诗题来看,对于当时的他而言,这首诗大概类似于今天的一次命题作文练习,却一不小心就写成了一首千古绝唱。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三首七夕诗词:一首经典,一首哀怨,一首千古绝唱!
苏轼最高明的一次抄袭,将8首唐诗抄成一首宋词,却抄出千古绝唱
中国古代有一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两首诗,仅23个字,却成千古绝唱
手拿自己16岁时拍摄的杂志,与16岁的自己完成了一次同框
16岁少年见一对大雁殉情而死,落笔成文,写下无人超越的千古名篇
大唐第一才子,才貌双全,留下一首诗,短短20字,却足以流芳百世
【品读古诗词】宋词中最苍凉的一首秋思,句句都是千古绝唱
苏东坡结婚当晚,写下一首洞房词,场面让人脸红,却成了千古绝句
苏轼结婚当天,写下一首洞房诗,不料成了千古绝唱
真是一不小心女配就演成了女一

网址: 16岁大唐少年,一次命题作文练习,却一不小心写成了一首千古绝唱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38782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