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第三次巡演!黄梅戏《天仙配》又在上海唱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当熟悉的戏曲旋律再度唱响,剧场气氛顿时升温。昨晚,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经典剧目《天仙配》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剧中,担纲主演的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袁媛和一级演员赵章伟,他们在剧中分饰七仙女和董永。

图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经典剧目《天仙配》在沪上演

演出后,两位主演未及卸妆就来到剧场一楼大厅背景板前,和戏迷观众“面对面”。互动、签名、合影,直到剧场熄灯前的最后一刻。韦晓冬陪外婆来听黄梅戏,顺利拿到了袁媛的签名,刚大学毕业的她笑说:“总有某一刻,你会被黄梅戏戳中。可能是童年记忆突然被唤醒,又或者是自小耳濡目染的影响。总之,黄梅戏唱腔就是 ‘老少通吃’的。”

黄梅戏是安徽文化的“金名片”。《天仙配》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经整理改编,于1953年首次搬上舞台,传唱至今逾70年,被誉为是黄梅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经典剧目。1954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天仙配》在上海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主演严凤英成为家喻户晓的黄梅戏演员。1955年,电影《天仙配》在上海问世,风靡全国。

图说:《天仙配》资料图

作为剧院新一代“七仙女”,袁媛的表演不仅传承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前辈的经验、技巧,也根据自身的嗓音特点和表演特质不断创新,突出演唱和念白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七仙女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跟着角色一起投入到剧情中。唱了十七八年的《天仙配》,袁媛从未有一刻倦怠,“经典唱段是百唱不厌、百听不厌的。更何况,每唱完一场我们都会在演后‘复盘’。一个动作、一个唱腔、一个眼神,都要经历几百甚至上千遍的打磨,一点一滴持续积累,才能在舞台上得心应手。”

“要守住老一辈留下的艺术财富,仅模仿是不够的,还要守正创新。老戏新演,不断提升,才能在不同时代抓住观众的心。”十几年来,袁媛接手《天仙配》已更新到3.0版本。全剧被精简到两个小时。剧中,“鹊桥”“织绢”的过场音乐被浓缩,剧情更集中于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此次来沪,袁媛将角逐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赵章伟角逐“配角奖”。

图说:《天仙配》 资料图

今年1月、4月,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曾两度巡演上海,反响热烈。本次演出,是今年第3次巡演,不仅见证着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更见证着薪火传承的力量。另外,电影《天仙配》也将于明年春天开拍,计划在2026年首映,以纪念严凤英主演电影《天仙配》上映70周年。袁媛说:“我们将用新的科技手段创作神话电影,音乐从头到尾贯穿在电影中,黄梅戏经典唱段让观众过足瘾。”(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年内第三次巡演!黄梅戏《天仙配》又在上海唱响
安徽黄梅戏剧院2024巡演首发上海,带来多部经典剧目
黄梅戏第四代“七仙女”来沪,袁媛领衔最新版《天仙配》
“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 经典黄梅戏《红楼梦》《天仙配》来沪演出
大型传统黄梅戏《红楼梦》再亮相上海
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经典大戏《红楼梦》《天仙配》来沪展演
时白林:黄梅戏源于湖北省的黄梅县,成长于安徽省的安庆地区
黄梅戏音舞诗剧《孔雀东南飞》将于11月在杭州巡演
大型徽剧《刘铭传》唱响长安大戏院
音乐剧《南孔》将在上海开启全国首站巡演

网址: 一年内第三次巡演!黄梅戏《天仙配》又在上海唱响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370126.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