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艺讲好中华文明源头的故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军

11月14日,河南省文联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诚勇来到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在友兰学堂做了一场题为“诗词艺术与中国故事”的学术报告,对古典诗词和当代文化建设、文化传播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度剖析。

据了解,本次报告由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是“用文艺讲好中华文明源头的故事”系列讲座之一。

谈起文化高峰,杨诚勇认为起码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大批彪炳史册、闻名遐迩的经典作家;第二要有大量传盛不衰、灿若繁星的经典作品;第三,这些作家和作品要达到国际视野,举世公认。

按照这样的标准看,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个时期是符合的,一是春秋战国,二是唐代,三是宋代。他表示,春秋战国时的文化高度主要体现在思想哲学方面,文学艺术更多体现出的是功能性,那么,历史上真正的文化高峰、文学高峰就是唐代和宋代了,所以,构建中华文化的新高峰,应当比照唐宋,而唐宋的代表作品就是唐诗宋词,可见,了解诗词的特点,才能根更好地准确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才能找到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的源代码。

谈到诗词的广泛性和影响力,杨诚勇认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随手一翻就是优秀的诗词,中国早在18世纪引进到法国的作品《赵氏孤儿》(法译改编版叫《中国孤儿》),就是从元曲来的,也属于诗歌范畴,前一段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中,陕北说书作为其亮点之一,也是诗的语言和节奏。此外,今天所有的成语、格言也都和古典诗词脱不了关系。

那么,唐诗宋词最重要的特点在哪儿呢?杨诚勇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对称性,也叫对仗、对偶,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文字中的呈现;第二是具备了声韵。格律诗人应当充分地掌握这种语言的密码。第三是用典。典故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是最大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典故用得好,能让文章立于不败之地。第四是节奏。诗歌的节奏是特别重要的,长句像天马行空洋洋洒洒,短句如水银落地干脆利落。

最后,杨诚勇总结说,中国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傲视五千年,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字,而掌握了文字的规律,诗词的艺术,把这些学好了,再去钻研西学,才能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创造出真正无愧于时代的经典。

高级编辑、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赵慎珠告诉记者,本次讲座是一场融汇了哲学思考与人文艺术的文化大课。“用文艺讲好中华文明源头的故事”系列讲座是2024年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着力打造的文化IP,旨在激发创作潜力,推动河南文艺评论事业高质量发展。(图/邓润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用文艺讲好中华文明源头的故事
从故宫出发 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魅力
《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新书发布会暨“讲好中国故事”专家研讨会成功举办
用青少年艺术作品“讲好”河南故事
“故事里的茂名”:用文艺精品点亮茂名文化
用精品粤剧讲好广东故事
博纳董事长于冬: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遂昌文化故事”
以舞台艺术讲好城市发展故事
用音乐讲好长沙故事,“礼赞新时代”音乐长沙原创作品音乐会明日上演

网址: 用文艺讲好中华文明源头的故事 http://www.taoroudan.com/newsview363001.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