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衣裳,与时偕行——穿汉服如何行礼?
原标题:古今衣裳,与时偕行——穿汉服如何行礼?
礼仪之邦,谓之华夏
中国,华夏文明大国,礼仪素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礼仪,《荀子·礼论》书“礼者,人道之极也”。此外,《左传》谈“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礼仪”作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从出现伊始就一直伴随着人文精神与文化素养。今天,一起浅谈一下古人常用的几个见面礼。
拱手礼
拱手礼起源很早,又称捧手礼,可追溯到商代,是古人站立时,或行走过程中,向他人拱手致意的一种行礼方式。《论语,微子》曾载“子路拱而立”,这里子路对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礼。
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脚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的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相互之间的问候。
Photo Credit:
©《礼仪中国》
揖礼
揖礼起源于周代以前,约有三千年历史。武王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摄政王周公采取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建立周朝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此后,揖礼行于天下。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Photo Credit:
©《礼仪中国》
叉手礼
叉手礼始于西晋。这种行礼方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叉手礼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回话时常用这种礼节动作。
南宋末年建州崇安人陈元靓所撰的《事林广记》记载:“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
翻译过来即,左手紧握右手拇指、左手小拇指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左手拇指向上。
叉手礼不像拱手、作揖那样,行完礼,手就放下了。叉手礼时,手要放在胸前持续这一动作。俗话说“叉手不离方寸”,方寸即“心”,这里指的是胸部。
Photo Credit:
©《礼仪中国》
万福礼
万福礼是中国古代女子常见礼仪。寓意祈福安康,动作也是十分典雅含蓄,所以是女子特有的礼仪之一。
女子双手放在胸前正中间,不分左右。双手握拳,且右拳在左拳上,上下稍微移动。头微低,稍微弯曲一下膝盖。这就是完整的一套动作,行礼时口念“万福”,便为万福礼了。
Photo Credit:
©《礼仪中国》
礼与仪各有其意,一个赋德于内,一个形之于外。
在几千年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礼仪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格,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名片。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所有人要向他行礼,他为她向别人行礼”
“穿越”古今:宋人如何过中秋夜?
虽是武将,却温文有礼,对待情敌也会行礼,这就是081
郭晶晶的两个女儿越长越好看,中秋穿汉服赏月,被称为最美星二代
蚂蚁庄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写的四大美女中哪一位
西池月上人归后,杨慎说古今咏莲词,欧阳修这首第一
《典籍里的中国》何以刷屏:消弭古今时空之别,激发大众情感共鸣
写出浪花淘尽英雄的杨慎认为:古今咏梅词,苏轼这首第一
看非遗木偶戏《梁祝》“七夕”在博物馆感悟文物里的天长地久
群贤毕至,惊鸿开卷
推荐资讯
- 1李沁肖战已同居领证? 李沁肖 48918
- 2闫妮老公邹伟平简历 闫妮前 43700
- 3王凯蒋欣承认已有一子? 结 40360
- 4王灿前夫 王灿的第一任老公 36305
- 5汪希玥回北京过年,怎料见到汪 32309
- 6霍启山与霍启仁对嫂子郭晶晶的 29456
- 7张佳宁和宋轶长得像 同属甜美 25444
- 8央视主持孙小梅丈夫曝光,是大 20546
- 960年代,洪秀柱(右后)与父 19704
- 10佟丽娅事件是什么 佟丽娅回应 19181